“构图要用三分法”“黄金时刻好出片”“拍照时要保持画面水平”“背景不能太复杂”“避免顶光拍人像”……
这些摄影的 “金科玉律”,是前辈们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出的规矩与套路,对我们的创作很有帮助。
但在摄影艺术的领域中,从来就没有绝对正确的真理,没有非遵守不可的规矩。当你掌握、熟悉它们以后,可以尝试打破它们,可能就会有新的收获。
今天要为您介绍的,是 4 条你可以不遵守的 “金科玉律”。打破这些常规,根据客观条件与自身需要灵活应用,才能拍出更好的作品。
1. 画面要保持水平拍照时要注意保持水平,以免产生失衡感。当画面中含有大片水平面、地平线等水平标尺景物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只要稍微一不注意,偏个两三度,画面的倾斜感可能就会非常强烈:
可以说,大部分情况下,拍摄时最好记得参考水平仪或参考线,把保持画面水平,避免失衡感。
但在拍摄某些特殊题材时,我们却需要故意把画面倾斜,以创造失衡感——失衡感,换一个角度看,也可以理解成动感。
比方说,在用高速快门拍摄赛车时,拍到的是静态画面,但又想体现出赛车的动感,就可以倾斜画面,创造动感:
此外,当画面中不存在显著的水平线时,即使倾斜相机,失衡感也不明显。你可以尝试着倾斜一下相机,画面或许会更生动。
尤其是在竖幅拍摄时,倾斜造成的失衡感会更小。无论是拍建筑还是拍人像,都可以尝试倾斜相机,采取对角线构图,你会有惊喜的!
2. 要用三分法构图对构图稍有了解的人,都对三分法耳熟能详。三分法是最简洁有效,而适用性最广的构图法,几乎可以说是 “万金油”。
简单来说,三分法构图就是用横竖各两条直线以 “井” 字型排布,将画面分为九等分,四个交叉点是画面最吸引人之处,应将主体布在交叉点上:
这一构图法是如此地受欢迎,以至于很多相机和手机上都自带九宫格参考线,便于大家在拍摄时套用三分法构图。
可以说,三分法真的很好用,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应该用三分法。以下这几种情形,套用三分法的拍摄效果可能反而不好。
画面空,主体大。当画面很空,主体很大时,不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失衡感会很明显。
拍摄对称物体。当你要拍对称的建筑或者倒影时,按照中心构图把对称面(或对称中心)放在画面中心,效果更好。
方画幅。方画幅可以说是最讲究稳定性,也最适合体现对称之美的构图,一般采用中心构图效果会更好。
3. 避免正午拍摄摄影界把日出/日落这两个时间段称为出片的 “黄金时间”,因为这两个时间段天空的色彩最鲜艳,光线最柔和,拍摄效果往往也最好。
而与此相对的,是要避开正午时间拍摄。因为正午的阳光猛烈,光线硬,容易产生阴影,而且光位接近顶光,拍人像不好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午就完全不适合拍摄。事实上,正午阳光能创造紧凑清晰的投影,非常适合 “玩影子”:
此外,在拍摄竞技体育、军事训练等热血而阳刚的题材时,强烈的阳光使得人物线条刚毅,地上浓密而清晰的阴影更是衬托了整体氛围。
4. 主体要大要突出很多人认为,主体的画面比例要足够大,要足够突出,才能保证主次分明,展示画面的主题和情绪。
这个看法有两个问题。首先,主体不一定要很大才能突出,通过色彩、明暗、清晰模糊对比等手段,较小的主体一样可以很突出。
还有一种负空间构图,利用大量干净、简洁的留白来衬托主体,主体虽然比例很小,照样很突出,而大量的留白使画面更有韵味。
另外,主体也不一定非得很突出。低对比小清新人像,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你可以试试在低调暗环境,让人物穿黑衣服;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在高调亮环境中穿白衣服,弱化人物的存在感,融入环境。
拍摄这类照片,追求的是一类人物与环境和谐,但存在感又不至于太低的效果,所以环境以尽量干净简洁为宜。
总结
再重申一遍:在摄影艺术的领域中,从来就没有永远正确的真理,没有非遵守不可的规矩。
在了解、熟悉这些常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尝试着去打破这些思维定势,拍出新颖而独到的照片。
毕竟,一切都要以实际拍摄需要为中心——不知道这句话本身,是不是也属于 “你不必去遵守的金科玉律” 呢?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