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主调的控制,除决定于创意要求外,系统布光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切开一角的生日蛋糕,创意要求拍成高调。这样在洁白的盘子里和连底背景上的蛋糕,在大面积的散射光源照射下会表现出柔和的反差和素雅的高调。其蛋糕明暗的反差决不能过高,超过3:1,虽然加强了体积感,但往往会破坏影调并危及质感。因此,像这样的高调作品,被摄体的暗部明度一定要严格控制。过暗,不像浅淡主体的阴影;过亮,又区分不出里面,对于中、低调作品,被摄体明暗反差则要适当加大,否则,不但缺乏立体感,还会使之重量感。
食品的种类和食法决定了其表现手法和光的运用。食品本身很少独立成为画面的唯一被摄体。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配套陪体,或是餐具,或是连带环境。不论食品如何拍摄,其目的都不外乎要吊起人们的胃口。因此,食品质感的表现,总和色、香、味紧密联系在一起。影像洁雅、鲜美,才能唤起人们的亲切感和食欲。这样来看,香与味实际上是质感与色彩派生出来的审美的通感作用。
对食品的布光,大体来讲不要使用直射的硬光。主光要适度的柔和不要太强,硬散射但仍要保持一定的方向性。由于食品对质感要求很严,因此亮度要均匀,暗部要补光,并且不要使明暗反差过大。有时需要用轮廓光和逆光来勾勒被摄体的外形,其用光虽然有时要硬与主光,但不要过强,往往还应在泛光灯前加装蜂巢,以限光域。这样既能勾画轮廓,又不会使轮廓光过硬、过亮,而能保留轮廓光照射部分的适度的质感和色调,并不干扰主光。
又如,蒸熟、切成极薄片的腊肉,味道特殊而可口。在逆光照明下会呈半透明状,且其肉极显精致,令人吃过之后久念其味。
布光
有些食品表面或内部质地粗糙,比如面包切开后,剖面毛糙而松软,属于吸收型被摄体。主光光性应该稍微软且有一定方向性,可以使用扩散片的泛光灯、柔光罩等。为表现出刚出炉皮脆里香,还可以在主光适当架置暖色滤光镜,使整体色调倾向金黄。辅助光与轮廓光的添加目的是为了控制反差和加强暗部的层次。
食品原料的杂多与加工方式的繁多几乎是既有吸收型、反射型食物,又有传导型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