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初学者在风景摄影时忽略了不少细节,只着重表达出事物的全貌。连绵的山峰固然值得欣赏,但是大家又有否留意山脚边的一株小草同样值得拍摄?仔细的观察是所有摄影人、拍摄所有题材都需要的条件,在风景摄影中,也同样要观察天气变化、预计景物的转变等,才能找到最好的拍摄时机。除此之外,也要多留意一些细微的地方,例如石上的青苔、叶上的小虫等,又或者是事物的形态、表面的纹理质感、抽象的光线反射,其实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拍摄题材
在拍摄这幅作品时,我选择用镜头的200mm端,拉近地面的一个部分,让正在吃草的羊和树木为整个画面增添生动性;长城则作为远方的背景。
很幸运地,我拍摄的那天,天空较蓝,如果你想加深天空的色彩,可以用中灰镜;当天空中的鸟群和陆地上行驶的车子交叉时,我按下了快门。
学会让某些暗部细节丢失,硬朗的线条和色块(如完全黑的区域)能增添画面的神秘感和厚重感;拍摄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画面减少曝光补偿。如图,我们减少了1/3EV来让近景处的一些阴影部分完全缺失细节,让画面不至于太凌乱。
风光拍摄需要你能看准时间,例如通常我们会挑选清晨和傍晚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段的太阳光线不仅柔和,且色彩多样。如图,这幅作品就是在傍晚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拍摄,画面中很自然地呈现出漂亮的蓝、紫色。
通常我们在拍摄这种壮阔的场景时,会喜欢选择一个制高点,拍这幅作品时亦是如此;我在山西大同的长城乡拍摄这幅作品时,很容易地就找到了一个高机位。
如果你想拍到好的光线效果,就选择早起,用清晨暖暖的霞光来装饰这个有些空旷的风景。拍这幅作品时,大约是清晨4点至5点钟,太阳刚从地面爬起来,远处有些缭绕的雾气。
除了在前期拍摄时多花工夫,在后期时,你也可以简单地使用“对比度/亮度”和“色相/饱和度”命令来增强画面色彩和对比;或者用“色彩滤镜”为画面增添更有力的色彩效果。
陆地上的长城比云雾缭绕的长城多了一份历史感,可如何在这个荒凉的地方营造出别有风味的安静和色彩艳丽的悠远?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们却说摄影需走回头路。意思是大家边行边拍摄时,如果体力与时间许可,可以沿路折返;好的地方不怕一去再去,尤其是现在有GPS定位技术,非常方便;重游旧地时,找条不同的路线行走。目的是帮助大家用另一个角度去观看景物,不致错过了任何美丽的景色。一个刚才拍摄过的山峰,在另一个角度看,可能更为雄伟;一个刚才毫不起眼的树林,在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变得神秘而优美。不要局限自己的视野,要知道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东西都需要自己去发掘;只有经过多方面的观察才能找到事物最美的一面。
与其他任何职业或技能一样,摄影也是需要不断提升的,只要还有上升的空间,我们就应该为这哪怕只是1%的改进而努力。不论我们视自己为专业摄影师还是业余摄影爱好者,都应该谨记“学无止境,勇攀高峰”这句话。然而,我们也会常常面临如下困境,在经年累月的不断拍摄中,我们常常会形成一种固有的拍摄模式,并因掉落到自身的“舒适区”中而变得不再希望改变或是难以找到提升的空间。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摄影技术更上一层楼呢?下面我将提供八种方式来帮助大家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摄影技巧。
如果我们想要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拍出颇有情趣的照片时,可以考虑使用长焦端拉近某一个小环境,放大这个环境里的某些元素,让整个画面去除掉灰暗、乏味的感觉。
当我们在长城乡拍摄时,由于这里的地势和沧桑感十足的环境,建议大家去表现更为神秘和有历史感的画面;拍摄时间可以选择在清晨或者日落时分,这两个时间段的太阳光能带给大地不一样的鲜艳色彩,例如最常见的橙色、紫色和蓝色。
拍摄时,我用平均测光法,并用阴天白平衡来加强这种暖色调。为了表现远近的层次关系,我用70mm端带入部分远处雾气;为减小景深,我用了F13的光圈值拍摄。构图上,我选择将长城的起始点放在左侧偏上位置,并将土垛子放在左上角视觉中心,逐渐向远处延伸;右面的画面虽显得较空旷,但地面和长城的线条同时向后,并隐没在远处雾气中,造就了整幅画面的壮阔景象;由于加深暖色,能很明显地看到从橙色到紫色的过渡,轻松地渲染出了清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