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文杰)今天,青年导演徐昂将携电影处女作《十二公民》参加第9届罗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以及最佳新导演的角逐。这部作品直接改编自著名的美国法律电影《十二怒汉》,也是徐昂继话剧《喜剧的忧伤》之后继续在电影领域试水他的国外经典文本“本土化”。
《十二公民》讲述一桩发生在中国当代的“富二代”弑父案,在一个充满实验意味的虚拟法庭上,“中国式陪审团”横空出世,12个毫无联系、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聚在一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探讨这个案情,他们的讨论结果将决定被告的“生死”。罗马国际电影节选片人陈挚恒评价:“《十二公民》不仅将非中国式的、西方法庭中的陪审团制度植入一个中国式法律故事,精彩故事下还是中西法律的一次完美碰撞。”徐昂在临行前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拍摄《十二公民》的本意也并非探讨中西法律体系谁更接近公平公正的人类终极目标,“这个电影要讨论的是偏见。你会觉得大家很难在一起聊天聊得特别顺畅,往往是聊着聊着就戗起来。论坛里非常简单的常识与通识话题,到后来竟形成激烈的辩论,这些争论里带有明显的偏见色彩,谁也没法说服对方。《十二公民》模拟的就是一种网上的讨论。”
对话
通过十二人展现人生百态
北青报: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
徐昂:2005年的时候想要买《十二怒汉》的版权把它改成话剧,但那时我们并不知道怎么做本土化,或者能不能将它变成中国的项目,因为有人认为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这会形成对中国现有司法制度的调侃。直到2013年有了一笔投资,投资人问我想拍什么样的电影,我回答说想拍类似《十二怒汉》的电影,结果他们便拿我最初的创意稿去送审、报批。送审的时候,要上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认为这个题材很有意思,于是跟着投资,做成了现有的电影。当时觉得奇怪,后来我们才了解到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因为深圳靠近罗湖的地区,刚成立了两家法院,在试点按照英美法系,审理现有的所有案件,找真正的公民按照“大陪审团制”进行审理,只是当时我们还不知道他们在做这件事。
北青报:如何解决“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这个最现实的障碍?
徐昂:对,如果要是想把它转换成中国的故事,一定要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十二公民》设定为某大学的虚拟法庭考试,因为放暑假,来补考的是十二位学生的爸爸。
由12人组成的“中国式陪审团”中,包括出租车司机、房地产商、小商贩、保安、北京土著、保险推销员等角色,展现了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我在想象他们凑在一张桌子上的样子。在现实生活中、在网络上、在新媒体上,他们可能正在交谈。我真正想关心的是,这些中国人为什么互相谩骂、互相攻击,我并非要批判他们,我可能会认为,每一个偏见都有他背后的原因,要站在他所在的角度去思考。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下一篇:娱乐圈前任法则:不要出席对方婚礼
上一篇:贺岁档四大名导定档期 吴宇森头阵王家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