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婺源,阳光透过高拔的古枫群,呈现射状的光缕,穿过浮游的山雾。依山势蜿蜒叠起的全影石岭,几乎让飘落的枫叶覆盖了,我拾阶而上的脚步,仿佛带着些许的风动,让脚下的枫叶有了疏密的变化。一步一回眸,在秋尽的况味中,前山的水碓岭,成了我打开长溪村珍藏版的背景。
如同长溪水从隐秘的大山发脉一样,戴匡德在北宋初年走进前山时,被一片山光水色所迷醉,成了长溪村的始祖。于是,有山水的浸润,有朗朗的书声,就有了村庄的丰盈:明清时期,长溪戴氏子孙通过科考,先后有5人中进士,还有廪生、贡生、邑庠生、国学生等多达200多人。一个个曾经的光华,都浓缩成寥寥数语,录在了发黄的《长溪戴氏宗谱》上……我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过长溪,山坳如谜,古木遮蔽,鸟鸣绕耳,飞檐的古宅与夯土的墙屋交错,一个枕水而居的村庄,总贴在我梦的边缘。
社公亭到古宅饭店,民居、铁匠铺、机米厂是路上的衔接。铁匠铺临溪,铺面是新筑的,卷帘门置顶,风箱己被鼓风机替代,而炭炉、铁砧,以及木架上摆着的角铁、钢条、锄头、菜刀,都布满了厚厚的灰尘。我走进铺子时,铁匠戴正法正在铲磨菜刀,他说自己打了四十多年的铁,虽然铁匠铺一日比一日清淡,但村民和自己还是离不开这传统手艺。时起时断的叮叮当当声,伴着鸡鸣犬吠,延续、丰富着村庄的日子。古宅饭店门口见山见水,却没有店堂,一间厢房摆着圆桌,隔壁就是厨房,柴灶铁锅炒出甜津津的萝卜、白菜,酸而辣的腌辣椒,曾在庚寅年中秋温暖过我与友人的胃口。
与水碓岭连接长溪村头的是“石宝桥”:铁件铆嵌的船头形桥墩,长条大块石板连成的桥面。如果没有村长戴向阳的指点,我很难发现桥靠村庄的侧面,还刻有“石宝”、“乾隆四十三年建”的字样。遮风避雨的桥亭坍塌了,石宝桥的桥名也仿佛被加了密码,桥石与桥名的来由,己很少有人能够打开。然而,流传村中的“石桥头上看云起,绿水青山氲绕檐;心神俱佳桥上走,延年益寿九十九”的民间诗句,却从石宝桥切入,把村民经年生活的环境、状态和向往,都概述得淋漓尽致。
古朴的长溪,俨如一本珍藏版的线装书,我曾在不同的年月进行了阅读。我读懂的,或许只有一阙秋词,或许只有几则民间的影楼人才传说,或许只有部分村民生活的常态,而这些,都是蘸着长溪的一弯清水记下的。
攻略:国庆去婺源山村自由呼吸
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一定要看到多美丽的风景,那是一种在喧嚣的都市了待久了特别需要放松的心情。淡淡的秋日下,安详寂静,我们一起在唱着歌儿走山路,我们坐在河边上看美丽倒影。日出之前,阵阵鸡鸣,日出之后,炊烟袅袅,流走日月,沉淀心情。让自由清新的阳光抚摸你那自由跳跃的心灵,真正领略山村的宁静.
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信步闲庭,你忙碌一年的心可以得到尽情的释放。看:乡村田间有村,村后有山,山上古树浓荫;村前有水,水倚田园,接天田园无穷碧……是一幅闲适、清幽的淡墨素描,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全国色友驴友无不心向往之。近日,我带着影楼招聘朋友的重托,到这两年最热门的石城和长溪做了探路之访。现把我的此次徒步功略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早上肯定是呆在石城的程村和戴村,欣赏完晨雾阳光下的古树晨雾与村落人家,用个早餐后,八点半左右从石城的戴村出发,徒步长溪。一路上大树随处可见,溪水淙淙,风光无限。这条路一般有三个半小时就能走完,刚好到长溪用个晚中餐,吃完饭安排好住房稍作休息后,就可以跟着当地村长戴向阳去欣赏长溪的风景,长溪风景许多驴友摄友认为傍晚时分日落是婺源的最美,而且光影下的村落和人文之景更是摄影人的钟爱。
下面把这条美丽的户外徒步线作个介绍:这条徒步路线的特点是,由高到低(除了翻一座小山,[2公里多路]),一半是下坡的石板路(5公里),一半的山谷平路(4公里),全程11公里。路面有些荒芜,但还算好走,沿石板路走到山下,基本上都是平路,路与溪水并行,路边可以看到一座小木桥,但不要过桥,还是沿着小路前行。不多远,就能走到一个黄色的土坯房的小村落---方家。这个村落不到十户人家,不通公路,没什么人,很寂静。
经过方家后,不多远到另一个相对大点、也是黄色的土坯房的的村落----曹家。这个村落大约有二十多户人家。出了曹家,有分岔路,在这里要经小木桥,过小溪后沿着土路走。可以看到一座小水库和高架引水渠。走到这里,离长溪也就不远了(可以拍长溪全貌)。如果时间充足,就到这个最原始的村落住一晚吧,山村那种特有的宁静,无比温馨。在这个深山古村,无论你是徒步走进长溪村还是乘车进去,就能体会到,长溪的确是隐藏在深山里面,四周方圆十几里都是大山,没有村庄。因此这里所见所闻,接触的人都是完全的自然状态,并没有因为你的到来改变了什么,你只是不小心走进村里的婚庆一个过客,到了这里,你能体会到这里是一个村庄,不是一个景点。
下一篇:法兰西浪漫蜜月之旅
上一篇:浪漫蜜月情迷萨尔茨堡感受莫扎特的音乐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