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拍摄时,经常也会遇到很多由于客观因素限制而无法采用三分法构图的情况。例如上图中的画面虽然也十分美丽,但也可以通过后期剪裁变换一下构图方式。
同样,如果你面前出现的是一副稍纵即逝的画面,肯定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掏出相机把它拍下,至于横平竖直这些规矩,就很难顾及到了。
三分法是一个普遍的构图规律,是指将一个矩形画面横着三等分,竖着三等分。这样有四条线,这四条线称为“三分之一线”。
优秀摄影作品的很大一部分成功原因都要归功于画面元素的简洁,简洁就是尽量使用更少、更单纯的视觉语言来表现好画面主题。
安装后的效果。后期对画面边缘进行裁切即可。
一款怪兽级的大炮肯定是摄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口水之物,但受制于现实的经济条件,想把这种金贵物件买回家还是要再三考虑的。
四条线的四个交焦点可以近似的视为“黄金分割点”,把主体放在三分之一线或黄金分割点上,有助于吸引观者的注意,成为视觉中心。在常规的构图中,我们完全可以遵循三分法。
例如我们手中只有一个卡片机,等效焦距24-100,用最长的长焦端也只能勉强拍到类似于上图的画面。虽然能拍到鸟儿的动态,但是主体还不够突出。
如果手头有废弃的一次性相机,可以把取景器取下来,取其中一片固定在镜头前,像下图这样,不过一定要使用不会留下痕迹的粘土固定。
同样的,在人像摄影中,千篇一律的居中构图会让人产生一些视觉疲劳。本来充满意境的作品也变得向到此一游照靠拢。
在焦段不足的情况下,若没有印刷需求的尺寸限制,则可先以现有的镜头捕捉适当画面,再通过一定程度的裁切来实现想要的照片效果。
弥补焦段缺陷
利用裁剪变为三分法构图后,整幅画面的细节被进一步放大,并且有着更强的代入感。相较于平庸的中央构图来说,同样一副画面通过裁剪变成三分法构图后变得更具灵性。
现在的相机大部分像素都在2000W级左右,后期剪裁余地都比较大,这时通过后期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只要在软件中裁掉多余的部分,留下需要突出的主体就可以了。就连卡片机都能达到这种,如果您手中是一台全画幅高像素机,那在剪裁后的效果肯定更加出色。对于没有长焦又喜欢拍摄这类题材的爱好者来说,别人有什么权利剥夺他们后期剪裁的自由和权利呢?当然,如果您舍得自掏腰包给他们买个长定焦的话,自当笔者什么也没说过。
那对于囊中羞涩又喜欢打个鸟,拍个月亮的朋友们来说,难道就没有可以又省钱又能满足爱好的方法了吗?也不然,通过后期的剪裁,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弥补前期在焦段不足上的缺憾。
但对于一些初学者或者拍摄过程中太匆忙的朋友们来说,端平相机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和拍摄基础他们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掌握的。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很容易就觉察到水平线是倾斜的,特别是照片中还有另一个呈某个角度的元素(近景的人物),使得这种倾斜感更强一些。
如果实在要歪着拍,那么一定要歪得有道理,歪得更有利于表现主题。有些特殊的仰视、俯视视角中,也要至少保证一条水平线或垂直线是正的。
摄影创作中,横平竖直是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说,不要把水平线或者垂直线拍歪,因为那样会带来不稳定的感觉。
很难得才去一次的景点,如果仅仅因为没有端平相机拍了一张歪的照片而没有留下美好的纪念,真是一件可惜的事。为了弥补这种前期的遗憾,通过后期剪裁把它校正,又有什么可被人指责的呢?
通过后期剪裁把这个画面的倾斜程度重新校正,然后再通过影像这种载体把这一震撼瞬间告知世人,为什么就会被人说是技术不过关呢?笔者除了一声叹息还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通过裁剪让画面变成三分法构图后,整幅画面的情绪更加饱满,也更加突出了雪这一元素在画面中的比重,进一步渲染了整体气氛。因此,剪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对于作品的二次创作。对于这样的精益求精,我们更应该大力赞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