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后期,摄影师们开始尝试用蛋清混合感光剂涂抹在纸基上制作成相纸来印制相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照片。它的感光度较低,无法以底片放大,要从底片直接晒印, 其尺寸和底版大小完全相同。
我连续出了一些后期特例的后期视频之后,也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开一个帖子大概谈下一些后期学习中我个人理解的问题。无意口水争论对错,有时间参考就好。无论如何后期,有一点是肯定的,后期视频不是万能的,学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思路和方法,你自己的照片怎么修,怎么调,只能靠自己,思路决定你的手怎么调,因为照片不同,光线不同,内容不同,你没法模仿别人每一个步骤。
说来说去,无论PS还是LR,的调整模块常用的不超过七八个,无非就是 白平衡,对比,高光,阴影,以及几个色彩通道,仅此而已。东西就那些,怎么调,全靠自己的审美观,我常推荐一些色彩比较好的电影给我身边学习摄影的朋友去学习一下,先别吵着窍门技巧,先去训练看到一张照片,知道哪里有问题。 看到一个电影,影视作品,能一眼找出画面的色彩,构图,光线问题,这是后期的第一步。 找问题这一步如果解决不了,那么你拿到一张照片后期什么? 自然迷茫了。
无论是后期学习还是摄影学习,我总发现相当一部分朋友的学习思路总是没法清晰理性的建立,迷信窍门,追求技巧,却总是没法踏踏实实沉下心去学一点扎实的基础,觉得基础枯燥,觉得基础无聊,但万事总是要基本功去锻炼的,过分迷信窍门技巧只能一直脚不沾地的飘着,今天模仿一下这个,明天拷贝一下那个,永远没法走的更远,原地踏步而已。
古罗马历史文化中的代表性建筑——圣天使堡
在一本名为《罗马》的摄影相册中,我们虽然找不到任何摄影师信息和文字记录,但通过摄影我们可以看到罗马帝国的辉煌瞬间
摄影后期不是把照片弄的面目全非,也不是为了炫技炫酷弄的大红大紫,而是理性柔和的完善照片的不足,让照片看着舒服,即使是艳丽,也应该是明艳的美。 所谓明艳的意思,让人可以盯着看三分钟,不会觉得累,不会觉刺眼,这是起码的审美要求。
1、建立理性认知
这些蛋白照片从外观上看呈一种浅棕的暖色,是一种清澈而含蓄的暖,如同琥珀包容其内容物一样,它可以将一段逝去的时空柔和并持久地包含于自身中。当你仔细凝视一张曾被认真拍摄的蛋白照片的时候,仿佛能够更清晰地体会到当年取景框后面那双眼睛的真诚。而在此刻,观者的真诚便是在接替那位久远的拍摄者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