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购买管理软件,企业领导说了算。在决定购买管理软件的时侯,有的企业仅仅是领导人一时的冲动,购买之后,冲动的热情已经减退,由于业务繁忙或其他原因,便把软件搁置起来。工作越拖越被动。既然决定要使用软件了,就要立即行动起来。
1、公司领导没有下决心使用
常有国有企业的创新工作被过度夸张,在企业自己来看是莫大的政绩,但从标杆思维的角度来讲,脱离实际。管理创新是必须和日常的,要求渗透到企业每一个岗位的日常工作中。但企业管理者会认为创新很难做到,这说明他们不具备标杆思维,急需进行企业标杆文化建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遇到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领导的工作作风要过硬。马上亲自过问,组织相关人员,加班加点,尽快录入企业基本信息和期初数据,然后立即进行软件初始化,之后马上投入使用。必要时,可让软件厂家协助进行。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执行!
企业管理 我很欣赏目前一些国内500强企业提倡的同业对标,至少说明这些企业的决策层认识到标杆管理办法的巨大作用,它是企业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必须。但我到他们下属的公司授课或指导时却发现:企业对标杆管理办法方法几乎完全摸不到门路,并没有做到有效对标。即便是知道了同行某企业的某种工作做得好,也不懂得如何去学习它,利用它。只有切身去体会,企业才能真正领悟到创新工作可以是简便易行的。
实际上管理者对其标杆对象为什么运用此模式,此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并不深悉。这就仿佛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管理学教材、书籍、管理咨询方案上的很多方法为什么在实战运用中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向标杆对象对照什么?浅层次的对标是技术模块对标、标准对标、流程对标和方法对标,这些工作是必要的,但永远不是本质的。
影楼策划管理能力和生活阅历一样,做到高层的人差不多都是“过来人”,懂得在世上只有自己能真正帮助自己。那么,做好企业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行吗?实际上,只有借助外力但依靠自己才是最佳的选择。那么对企业管理者来讲,用什么方式才能够做到依靠自己呢?答案是:具备标杆管理办法能力。
无论企业、或是个人,标杆管理办法都很适用,其前提需要一个“标杆”,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参照物,“时时对标杆”,停止对标就是死亡,势必被别人赶超。
了解对标的重要性,接下来是主动地寻找标杆,寻找差距,把别人的好办法、好经验拿过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是经营管理中的“进攻”。之所以提出标杆思想,推崇标杆管理办法,是希望更多的国人重视它,共同研究它,人人都追求正确的“标杆”,实现科学的发展。
思维模式对标、管理机制对标和文化环境对标,是一种深层次的对标,其主要是从人的观念开始去解决问题,并照顾到其连锁效应。能够把握这种深层次的标杆思维方式,才能使企业从对标管理中真正受益。
目前,标杆管理办法还没有上升成为主要管理学科中的一门,但在国际管理学术界和国内外大型企业已经开始逐渐重视这种管理技术了。企业掌握了这种技术,就可以做到有效的“拿来”——把别人运用的好方法,有效运用在自己的经营管理中。这里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外部力量,所以标杆管理办法thldl.org.cn本身就可以使企业在实战中有了依靠自己的能力。其核心功能是使企业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战方法,最终从模仿走到创新。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使用管理软件是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但是,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买了管理软件,却因为各种原因,迟迟不能使用,有的企业尽管已经使用了软件,但效果却令老板大失所望。
近年来,收集了很多关于企业盲目学习、模仿而最终导致失败的案例。这些企业觉得某一企业非常成功,就把他们的模式简单地套过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