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最早的自拍照是化学家罗伯特?科尼利厄斯在1839年时耗费了许多时间拍出来的。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希波利特·巴耶尔正在用自拍照测试他的摄影工艺,以期在法国科学院里展示。直到安迪?沃霍尔将自拍照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后,它才开始受到更多关注。然而,在社交媒体和个人资料照片出现之前,自拍照并没有多大用处。另外,在苹果公司于2010年在主流智能手机上配置第一个前置摄像头之前,自拍照并不容易实现,而且经常是由朋友代劳的。不久之后,手机滤镜改进自拍照后,人们就更愿意经常自拍了,并喜欢分享自己的自拍照。
增强画面纵深感,往往也能提升画面的层次感、立体感,是构图时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社交媒体时代的自拍照
2014年出现了“自拍杆”一词来描述各种允许人们将手机放在手臂不可及的地方来拍摄自拍照的设备,大大拓宽了热爱自拍的人们的选择。谷歌估计,那一年,光是Android手机每天就拍出了大约9300万张自拍照。大约在同一时间,手机制造商开始意识到前置摄像头与日俱增的重要性,并且改进了其分辨率和图像质量。直到2015年,光是谷歌的照片应用就上传了250亿张自拍照。
一个学术研究表明,在线共享的所有自拍照中,有超过一半来自与外貌有关的帖子中,使得图像质量和图像增强成为了使用前置摄像头拍摄人像的关键特点。在这些帖子中,有三分之二是由女性制作的,特别是18至35岁的女性,而18岁以下的女性也是非常活跃的分享者。其他类别的共享自拍照(包括与朋友、宠物、旅行和相关的帖子)的数量则少了许多。总体而言,在18至35岁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中,有87%的用户至少共享过一张自拍照。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供应商美图的自拍编辑器已安装在超过10亿个智能手机上,其中大部分的手机位于中国。
一直以来,人们向来都能对自己拍照,但过去需要三脚架、计时器和快跑就位后,方能拍出自拍照。自从苹果公司在2010年的iPhone上配置了一个前置摄像头后,“自拍”已成为一种国际现象。根据三星的估计,普通人一生中会拍摄超过25,000张自拍照,但这个平均数会随着年龄差异而大有不同:千禧一代每周大约花上一小时的时间在拍摄和编辑自拍照上,而婴儿潮一代则可能只在特殊场合拍几张自拍照而已;该平均数也因国情而异——中国和印度年轻人特别喜欢自拍。
使用自拍杆自拍
所谓纵深感,就是利用透视原理在画面中表现出空间的深度,使画面表现出深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