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的眼中,鸳鸯是一种爱情鸟。它们成双成对,形影不离。这本来没有错,问题在于,当人们赋予了鸳鸯感情忠贞的道德内涵后,就与实际有些不符。有位鸟类学家专门对鸳鸯作了一次“情感试验”,发现鸳鸯很容易“变节”。鸟类学家从公园里与野生的群落中各抽取了一对鸳鸯,将它们拆散后分别置于大小不等的鸳鸯群里。观察结果发现,四只鸳鸯并没有什么明显不适,没有什么“失恋”后的孤独感。过了不久,它们就分别和其他鸳鸯打成了一片。当鸟类学家对它们重新拉郎配时,它们并不拒绝另寻新欢,当天就可以相互耳鬓厮磨。在人类看来,这种变节速度之快不近情理。
从去年1月开始启动的“风情苗乡”全国摄影大赛,面向全国的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征集作品,凡表现广西北部苗族聚居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民俗生活的原创摄影作品均可参赛。黑白、彩色不限,单幅、组照均可。参赛者不得对原始影像画面内容进行增加或删减。此次摄影大赛通过参赛者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对广西北部苗族聚居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从不同角度展示广西北部苗族聚居地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让人们充分感受“风情苗乡”的无穷魅力。
广西摄影家协会组织权威专家、文化学者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各大奖项现已一一揭晓。其中,卢志松的《神秘大苗山》荣获金奖,王汉军的《风情苗乡·斗马》、赵绪超的《秀美山川》、廖维的《苗乡雪韵》荣获银奖,韦仕宏的《元宝山春雪图》等荣获铜奖,蒋忠宁的《云海仙乡》等荣获优秀奖。此外,还有一批摄影作品获得入选资格。
企业在两权分立中运作,离不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联姻”,这就涉及到所有者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识,职业经理人是否忠贞不二也时时面临着考验。那么职业经理人到底是“鸳鸯”还是“犀鸟”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职业经理人的“成功相”。
按照传统观念,所有者需要经理人忠贞不二,而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的现实,决定了经理人的命运就是“走婚”。职业经理人遭遇到这种尴尬境地,毕竟可以做称职的“鸳鸯”;而在所有者那里,如果按照“犀鸟”的标准要求职业经理人,那就是在乱点“鸳鸯”谱了,所以,有必要弄清“鸳鸯”与“犀鸟”的特点。
鸳鸯与犀鸟对待“婚姻”的态度都是自然形成的,很难说谁比谁更高尚,适者生存。相比较而言,经理人职业化的特点与鸳鸯的习性更接近,是社会分工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念。
责任编辑:孟祥慧
与企业自己培养的管理者不同,经理人是职业化的“鸳鸯”,首先,他们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有时候对自己有较好的“包装”,容易得到投资者的好感,而且能够洞察企业的症结,能够与老板“心有灵犀一点通”,完成“闪婚”。其次,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在任期内全心身地履行“犀鸟”的职责。但是,快速融入企业并非是他们的必然选择,“蜜月”过后,经理人并不在意和所有者像鸳鸯那样形影不离,反有些像雄犀鸟那样独来独往。再次,职业经理人具有一定的“走婚”自由度。当职业经理人成为稀缺资源的时候,有可能被人“挖墙脚”。
由广西摄影家协会等主办的“风情苗乡”全国摄影大赛各大奖项1月27日在我市揭晓。110幅入选作品各美其美,将我区“风情苗乡”的和谐之美和美好前景尽情收入镜头中。
按照人们的伦理观念,夫妻是不能背叛的。符合这种道德诉求的鸟倒是有一种,那是犀鸟。犀鸟之犀,颇有“心有灵犀”之意,它们对“爱情”可以算得上是生死不逾。犀鸟分布在非洲及亚洲南部,喜欢栖息在密林深处的参天大树上。每年春季以后,犀鸟们选择高大树干上的洞穴做爱巢,开始了成双成对的生活。
上述“情感试验”表明,野生的鸳鸯“变节”的速率更惊人,颇符合职业经理人跳槽的态度。经理人具有自己的职业空间,也许有助于解决企业高管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对所有者来说未必是坏事,因为终身制并不一定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雌鸟产卵后双方便开始分工合作,雄鸟从外衔回泥土,雌鸟就从胃里吐出大量的黏液,把树洞堵上,仅留下一个能使雌鸟伸出嘴尖的小洞。雌犀鸟在孵化期间的饮食完全由雄犀鸟来照顾。雄鸟白天四处奔忙寻找食物,为妻、子提供足够的营养,夜晚还要栖息在洞外树上站岗放哨,警惕妻儿受到侵害。待幼鸟羽毛丰满,雌雄鸟才破洞团聚,共同带领小鸟练飞觅食。一对犀鸟中如有一只死去,另一只绝不会苟且偷生或另寻新欢,而是在忧伤中绝食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