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尾声,行业内资深人士大胆预测,看好原液的称2013年是“原液年”,“钟情”美妆工具的则认为2013年是美妆工具品类的焦点,到底谁将在2013年逐鹿日化市场尚待验证,但在幕后默默发展了多年的美妆工具市场,随着彩妆市场的火热开始逐渐显山露水,这个昔日的“配角”开始扮演日化市场的新“主角”。
美妆工具,下一个蓝海
10年前,国内的美妆工具市场还是一片空白,不仅没有品牌,生产厂家也是凤毛麟角,美妆工具一直都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而被置之后台。近年,随着彩妆等品类的爆发,美妆工具逐步“修成正果”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了这一新品类。2011年共有20家企业进入,但是绝大多数还是以流通品牌为主。广州韩姿化妆工具有限公司国内营销总监袁泉春认为,未来3至5年国内美妆工具市场会经历一场洗牌,目前大多数企业选择从流通渠道发力,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长远来说,还是会走上终端经营的轨道,而且美妆工具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美妆工具的市场容量增大,整体态势在稳步上升,目前这个市场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是日化行业的一个新蓝海。”尽管美妆工具目前的市场状况来说,并不像一些业内人士所言那么迅猛,但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发力这个市场。据悉,作为国内美妆工具市场的领头人物玛莉安,目前的市场份额达到40%,而在5年前甚至高达70%。玛莉安化妆用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顾小彬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目前国内的美妆工具企业为数不多,但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随着厂家的重视,美妆工具在终端专营店里也日渐面熟,“美妆工具以前都是做散货,这两年做品牌和终端的厂家趋多,特点是系列全,包装统一,零售价较高,质量较好,在之前的专营店里这方面是空白。”胶南市颜润化妆品连锁总经理陈守勇告诉记者。在他的专营店里,美妆工具陈列的比例不大,销量在5%以下。从总量上来说,很不起眼,不过从无到有,目前已表现出了蓬勃之势。目前在屈臣氏、莎莎、丝芙兰等大型连锁专营店均有了美妆工具的身影。
彩妆崛起为美妆工具加砝码
有业内人士也看好美妆工具的发展:“我个人觉得美妆工具在未来3年内是个发展趋势,它将是品类中又一大新类。”这一论断显然并非空穴来风,这几年彩妆等品类的市场扩容成为这一论断的强力支撑。
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好的妆容同样离不开优质的美妆工具。靠谱的美妆产品,需要找到锦上添花的美妆工具,强强联合才能大显身手。在此之前消费者们对美妆工具的马虎对待,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国外彩妆风潮正劲,日韩等国全民化妆的潮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们的消费行为,这让日化行业嗅觉灵敏者们蠢蠢欲动,“现在很多做彩妆的企业都开始行动了,像自然堂、卡姿兰、柏莱雅等知名品牌都寻求与美妆工具生产企业的合作”,袁泉春说道,他透露近段时间部分彩妆香水企业纷纷找上门来洽谈合作,据悉该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美妆工具生产型企业,生产美妆工具的量开始直线上升。
尽管美妆工具已经暂露头角,彩妆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但是它的大力度爆发似乎为时尚早,“说2013年是美妆工具年我觉得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美妆工具在化妆品专营店里的销量还不如饰品店里大,很多专营店里彩妆销量并不乐观。”陈守勇对于此种说法持保留态度,彩妆的销售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对工具的销量的带动,但是美妆工具作为辅助产品这一事实不容改变,致使它不会有很大的销量。“美妆工具如果要有大的发展,我觉得可以从助销品如陈列的货架等形象方面加强,在化妆品专营店里作为彩妆的辅助工具,一定要有但不一定有多么大的量。”
美妆工具或成为生活必需品?
法国历史学家布伦德尔曾经写道:“糖在16世纪前是奢侈品,胡椒到了17世纪末期仍然是奢侈品。”也就是说曾经的奢侈品会变成必需品,本来是必需品,也会变成了奢侈品,他们之间的界限并非是亘古不变的。美妆工具现在占据中高端市场的多为国外品牌,质量相差不远的同一样品国外的品牌比国内贵了5至6倍,目前是作为一种奢侈品存在于国人消费者的视野。“美妆工具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种必需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袁泉春大胆预测,他认为未来三年美妆工具会持续发力,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会促进这一转变,“在日韩等国,美妆工具是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存在的,美妆工具伴随着彩妆的普及,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国外消费意识的渗透、妆容上的推动等几大因素推动着这一品类向上增长,消费者在工具的选取和使用上,更注重品质与周期性的更换。短期内,上妆和卸妆类美妆工具的量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粉扑、洗脸扑和化妆棉等已经成为国内诸多爱美人士必备日化品。袁泉春提到在这个上升的过程中,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会不断增强,企业应该从产品研发、产品包装、市场推广等方面来打造好品牌,同时可以用彩妆护肤的经营方式来做美妆工具,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实现到生活必需品的转变。
2013年脚步已近,美妆工具品类意欲爆发要实现市场的快速渗透,依托彩妆也好,亦或是培养消费习惯,任何时候要形成聚焦,打造品牌依然是必然之路。由于行业的品牌竞争激烈程度低,因而如果在新品的开发上能取得竞争优势,也就意味着引导了行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