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光摄影中,层次感与纵深感很重要,能将二维的平面画面具有三维的立体感。而合理利用前景,正是最有效的创作层次感的方法。
前景的选取和布局都需要考虑。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前景景物,不同的空间布局,都能创造出完全不一样的画面效果。
小编今天就来为您简要说说,风光摄影中前景景物的选取原则、处理方式和构图技巧,让您更好地理解前景在风光摄影中的作用。
1. 前后呼应前景景物本身的形态固然重要,也要考虑到和背景的相互关系,最好能达到前景背景相互呼应的效果。
例如,在拍摄 “连绵的山脉” 这一横向分布显著的景物时,前景景物也应当具有横向延伸趋势,这样画面看着会舒服许多。
如下图,前景树木枝叶的边缘,和山脊线的弧度非常相近,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相互呼应的效果。
如果采用纵向分布的树干作为前景拍摄这一主题,就没有这种 “绵延” 的感觉。
而在竖幅拍摄瀑布时,纵向延伸的树干,显然比横向延伸的枝条效果更好。
要想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就需要尽可能地把前景景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创造前后景的色彩对比,就是很有效的方法。
在 RGB 体系中,红、绿、蓝三种原色之间拥有最高的对比度,在选取前景景物时可以考虑这一点。
此外,前景本身也最好具有较高受关注度。
例如,绿色叶子与蓝色天空,理论上应当具有高对比,但实际上浅绿的受关注度不高,而深绿容易发暗,效果并不算太好。
而红色系与黄橙色的不仅受关注度高,并且在自然界中较为不常见,不容易出现前后景颜色趋同的情况。
例如下图,以黄色树叶作为前景,而自然界中很少会出现大片连续的黄色景物(除了沙漠),对比效果往往较为显著。
3. 清晰模糊对比利用大光圈浅景深,让前后景分别位于清晰与模糊的范围内,也能够实现前后景的分离,创造画面层次感。
选择不同清晰-模糊区域,转换画面的主体-陪体,画面或许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你可以多拍几张试试,感受一下用不同的清晰-模糊区域,找找不一样的感觉。
利用不均匀的光照创造前后景明暗对比,也是常用而有效的处理方式。
你可以选择暗处物体作为前景,而较亮处作为背景。
选取轮廓清晰,线条优美的前景物体,安排在画面上方,以较亮的天空作为背景,也能轻易前后景分离的效果。
拍摄这类照片的技法与拍摄剪影颇有相似之处,测光时以背景整体景物的中间调(无视前景)进行点测光,让前景略微曝光不足。
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照亮前景,让前景从背景中分离开来。在拍摄星空时,经常使用离机闪来完成照明任务。
在执行人工照明时,需合理控制照明强度和色温,使照明效果尽量自然,同时也压暗背景。
5. 引导线一条小路,一条篱笆,一条小河,这些线状排列的景物构成了天然的视觉引导线,能够将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纵深,是最好的前景之一。
调整拍摄角度,让引导线 “走” 遍画面更多的地方,效果更好。
多组同方向、重复的引导线,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单向延伸,具有一定长度的物体才能充当引导线。多个相似物体所造成的某种延伸趋势,也是引导线的一种。
例如,下图中的羊,就构成了两条由画面左下至右中的引导线。
引导线甚至可以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特殊的光影条件下,极度延长、拉伸的阴影也会构成视觉引导线。
多观察,多变换角度,你会发现身边充满了引导线,好好利用它们吧。
以上就是今天要为您介绍的,风光摄影中前景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下一篇:消除玻璃反光的 4 个小技巧
上一篇:低角度拍摄的 5 大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