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多么强大,也很难完全满足我们的拍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自己决定对焦点的位置。
对焦点位置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对焦点的选择,可能造就完全不同的照片效果。
如何选择最恰当的,最适合我们需求的对焦位置,是一个值得好好考虑的问题。
今天要为您讲述的,就是在一些特定场合、特定题材中选择最恰当对焦位置的基本原则,千万不要错过哦~
1. 基本原则:对焦主体当照片中同时存在清晰和模糊的部分时,观众的视线肯定会优先将视线集中在清晰的部分上。这也是区分画面主次,表达不同主题的常用手法。
当你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特殊需求,或者干脆 “不知道对焦哪儿好” 的时候,那就对焦主体吧。
无论如何,即使你的整个画面都在景深范围内,让主体处于最清晰的位置总不会有错。
2. 风光:三分之一原则风光摄影可并不是 “小光圈+三脚架+低 ISO” 那么简单,对焦位置的选择也是需要讲究的。
而 “三分之一原则”,就是风光摄影中一个久经实践考验,广受影民群众好评的一个对焦方案:当没有明确主体时,对焦景深三分之一处。
注意,这里的三分之一指的是景深的三分之一,而不是画面的三分之一,不要弄错啦!
据说,这样对焦会使前景中景十分清晰,而背景略微模糊,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画面自然而富有纵深感。
当然,如果你的画面有明确的主体,还是优先对焦主体吧。
除了三分之一法则,拍大风光时还可以尝试另一种对焦方案:对焦无穷远。
3. 风光:对焦无穷远对焦无穷远,也被称为泛焦技术,或超焦距对焦,在拍大风光时也十分常用,配合小光圈使用,可以使整个画面都位于清晰范围内。
具体操作也简单,拧对焦环,拧到无穷远档就行。
虽说无穷远档一般是最后一档,但并不一定是 “拧到底”,有的镜头无穷远档会在底部往回一点的位置,拍摄前务必确认你是否拧对了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泛焦” 之所以叫泛焦,就是因为它的清晰度不如精确合焦点处的清晰度。所谓 “整体清晰”,实际上只是 “人眼可以接受的模糊程度”。
用肉眼一眼看过去好像看不到画面上有什么模糊的地方,但如果您将泛焦区和精确合焦区景物放大对比,会发现前者的锐度要远远小于后者。
但不管怎么说,泛焦毕竟能获得最大的清晰范围,拍摄下图这种 “超大尺度” 风光时还是很有用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焦无穷远时,并不是整个画面都处于清晰范围内。真正的清晰范围,是从近处的一个泛焦点到无穷远处。
泛焦点距离和焦距成正比,计算公式比较复杂我们不用去记,只需要记住,短焦距镜头的泛焦点一般在 1 米左右。
也就是说,对焦无穷远时极近处的前景清晰度可能会降低,在拍摄时请多加留心。
这一方法适合焦距较短的镜头使用,因为焦距越长,泛焦点数值越大,近处景物清晰度减低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如果中长焦头对焦无穷远,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得近处大片景物清晰度降低。
4. 长曝光:对焦静物长曝光最常见的拍摄主题是流水和车流光轨,能拍出物体的运动轨迹,使画面具有动感。
而在这类题材中,为了进一步突出动感,往往要在画面中安排一定比例的静止物体,创造动静对比。
对焦这些静止物体,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只有静物才会需要清晰度。
5. 夜景:对焦亮处拍夜景的时候,时常会出现 “拉风箱”,镜头一前一后地挪半天对不上焦。在低对比环境,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
所以,寻找光源强度最高的亮处进行对焦吧。
这样不仅比较容易对焦成功,也符合我们的拍摄需求——夜景,实际上就是拍灯嘛,黑乎乎的一片谁要看啊!
对了,选择亮处对焦时,对焦点不要对着光源的中心,而最好对准光源的边缘,明暗交界处。
这是因为大多数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还是采用对比检测来进行自动对焦计算,选择对比度高的明暗边缘,比选择光源的中心更容易合焦。
6. 人像:对焦脸、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最能表达人物情感的区域,也是人像中最能引起关注度的部分。所以,当然要对焦眼睛啦!
不过,也别那么死板,如果拍全身像,眼睛的比例很小,那么对焦脸部就行了。
毕竟,眼睛自古以来就是脸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嘛~
?
拍摄特写,脸部的画面比例较大,需要对焦双眼,使双眼更有神。
这个技巧不光适用于拍人,在拍摄动物时也能派上用场。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下一篇:简单 5 招打造完美人像背景
上一篇:手机拍出好照片的 5 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