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张人像摄影作品里,人物的哪个部分最能引起你的关注?回答 “胸” 或者 “腿” 的童鞋,请自觉到走廊去站 10 分钟,我又没说拍的一定是美女…….
比较正确的答案是 “脸” 或 “眼睛”。而只要脸部清晰而且占据一定的画面比例,那么观众的注意力一定会被牢牢地吸引在人物的眼睛上。
为什么呢?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类体表最具情感表现力和交流能力的器官。我们常说 “眼睛会说话”,一只眼睛就足以表达丰富的情感:
所以呢,拍人像的时候,对眼睛的处理是很有讲究的。拍好了,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拍不好,就像往冰激凌火锅里丢了一大坨辣椒,什么都给毁了。
本号的宗旨一向是为影民服务,所以今天要为您讲述的正是人像摄影中和眼睛相关的一些拍摄技巧和注意事项,想拍好人像的童鞋们千万别错过啊!
1. 对焦哪只眼睛?“对焦哪只眼睛,这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你要拍的是正脸照,俩眼到镜头的距离差不多;或者你要用小光圈,连人带景一块儿拍,那确实没啥区别。
但如果你要用大光圈拍一张浅景深的侧脸照,那你就得好好考虑一下到底要对焦哪只眼睛了——确切地说,是对焦靠前的还是靠后的。
对焦其中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就会跑到焦平面外,变得模糊;即使景深没那么浅,你对焦的那只眼睛也会比另一只显得更清晰、锐利而有神。
一般来说,对焦前边的那只眼睛,更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观,画面看着会比较协调而顺眼。
这种整体观感,出于我们的固有的阅读习惯:从前往后。我们在和画中人物眼神交流时,首先注意到的也是靠前的眼睛。
对焦并重点表现这只前眼,顺应了我们的阅读习惯,也符合我们的审美观,画面看着会更自然、美观些。
而聚焦后眼,使前眼模糊,则是另一种效果:
这种这种有悖于日常审美观的构图是一把双刃剑,它会让观众的目光游移于人物的双眼之间。
一方面,观众视线停留时间延长,给予了这张照片更多的注意力;但另一方面,这种构图方式与固有习惯相悖,容易让观众产生负面的观感。
是循规蹈矩,中规中矩地对焦前眼,还是另辟蹊径,剑走偏锋地对焦后眼?您自己选吧~
2. 小心焦点偏移!如果你拍的只是腰半身、胸半身像,人物的脸并不是很大,这个问题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你拍的是脸部特写,这个问题必须得注意。
相机中部的对焦点往往拥有最强大的对焦功能,但不大适用于拍摄脸部特写。因为,一般拍脸部特写时,都不会把眼睛放在画面正中。
“那有啥难的?先对焦再构图呗!” 嗯,你说得一点都没错,完全可以先用中心对焦点对焦眼睛,锁定对焦后再移动取景框重新构图。
但,是!拍脸部特写的时候景深是很浅滴,而在移动取景框的过程中,你很难保证相机的距离完全不发生变化,焦平面会发生一点点轻微的偏移。
在普通的半身照中,这种轻微偏移可以忽略,后果也不明显,但在近距离浅景深的脸部特写中,它可能就会要了你这张照片的命!
焦平面可能会跑到太阳穴或者眉毛、鼻子上,而眼睛就不幸失焦,进而影响整张照片的神采。
为了避免这一状况,我们药避免对焦后移动取景框——也就是说,能用自由对焦点,就用自由对焦点吧!
在不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拍摄其他浅景深题材时,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
当然,如果你的相机并没有自动对焦点,那您只能忍受这种误差,并做好拍摄失败的心理准备,或者用手动对焦来消除这种误差。
总之,在拍摄近距离浅景深特写,又没有脚架的时候,尽量不要移动取景框,以避免焦点偏移的可能。
3. 看不看镜头呢?人物的双眼直视镜头,与观众进行直接的视线交流,这样能更好地传达人物的情感,进而更好地表达出画面的情绪与氛围。
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照片前的观众就是在和画面中的人物玩 “对眼盯人游戏”——而观众肯定是赢不了的。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被人盯着的,尤其是内向的观众,直视镜头的目光会让他们不舒服,马上把视线移开,导致观众对画面的注意力下降。
此外,部分人都患有程度不一的 “镜头恐惧症”,面对镜头会更紧张,进而导致表情僵硬,不够自然。
如果人物不直视镜头,而是向上下或左右略微偏移,情况又会不一样。
观众与画面人物之间并没有一种直接的视线交流,可以从容不迫地细细打量画面其他部分的细节。
这样做的缺点在于,由于缺乏眼神的直视和情感交流,画面整体对于观众的初始吸引力可能会下降。
视线大幅偏移,望向画面一侧或画面外,又是另一种效果。
人物望向一侧的延伸可以起到某种引导作用,引领观众视线至某个画面节点,可以增强画面的趣味性与故事性。
如下图,观众首先会注意到母亲的脸,然后顺着其眼光下望,看到婴儿。
而采用边缘构图,让视线望向画面另一侧,可以创造一种延伸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总而言之,直视镜头与不直视镜头,各有各的好处。孰是孰非,任君选择。
直视镜头的双眼像一对黑洞,吸睛效果十足,但同时会导致画面其他部分的存在感下降,观众看着也不大舒服,可能会降低观感;
双眼如果不直视镜头,观众会更注意画面的整体,但同时整个画面对观众的初始吸引力会下降——观众可能直接就不看了。
4. 创造各种眼神光拍摄人像时,不论用什么光源,只要在人物前方而且够亮,就会在眼睛里形成反光点,称为 “眼神光”。
不同的光源和拍摄位置,会形成不同大小、形状和位置的眼神光,效果也很不一样:
明亮细小的点状显得炯炯有神,范围较大的片状眼神光显得柔和,而没有照明的眼睛则显得十分深邃。
还是那句话,没有 “哪种最好” 的说法,根据需要自己挑吧!
除了上述三种基本的眼神光分类,根据光源的不同,可以做出各种自定义形状的眼神光。
例如,深受广大影民群众欢迎的,由环形闪光灯制造的环形眼神光。
放大了看可能会觉得不大自然,但从整体上看效果是很不错的唷~
从整体上看,环形眼神光的效果类似于加强的点状眼神光,锐利的同时又更漂亮。
此外,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眼神光,例如三角眼神光、放射状眼神光等,都各自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些特殊眼神光是怎么做出来的?
牢记一点:眼神光的本质,是人物脸部前方光源在瞳孔里的倒影。想要什么形状的眼神光,当然就要用什么形状的光源。
至于 “怎么把光源变成这种形状” 嘛… 去网上查查 DIY 攻略吧~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