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教程线条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视线往往会随着线条移动,无论它们是由道路、排成行的笔直树干和电线杆等构成的明线条,还是隐含在形体、色调和颜色的轮廓中的间接线条,都是如此。因此,摄影家们可以充分利用线条,通过精心安排画面构图,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被摄物,P把画面中不同的景物联系在一起,或由它们来表现纵深和动感。通常,垂直、对角和水平的构图,能造成完全不同的基调,曲线则能使影像产生一种节奏感。
正如英国摄影家鲍勃•霍姆斯所说,在摄影构图中,运用不同的线条能代表不同的意义:“水平线条能表现平稳和宁静,是最静的形式。如果照片中有地平线,如像风景照片中的地平线,那么它可能会进一步缓和人们的情绪。低的地平线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而高地平线更会给人以亲近的感觉。
“对角线很有活力,可以用来表现运动;曲线能表现高雅和优美,而会聚的线条则能表现深度和空间。”此外,占画面主导地位的垂直线条,能强调被摄体的坚实感,它们常被用来作为封锁画面的坚固屏障。
在摄影时,选择一个突出线条构图的视点和画面,会使影像或景物简化。这种方法,常常能使一个杂乱的画面变得简洁,并且几乎总能拍摄出引人入胜的照片。
英国摄影家克里斯•瑟曼将线条称为构图辅助物。他说:“每当我能把这些线条纳入一幅照片的画面中时,我就会兴奋起来,因为我感到很有可能获得一个有趣的图案。”
格鲁伊特认为:“画面中突出的线条像照明和透视一样,是重要的构图成分。有时,只要有一二根线条的走向有所变化,整个照片构图所表达的意图就变了。画面中的线条可以相连或分开。一条直线显得静止或死板,而折线或曲线就给人一种活泼和富有生气的印象。当几条线条会聚的时候,就形成了角度,或者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线条不必总是在被摄体上直接显现出来。相反,有时往往会因照片中含有把几个物体联系在一起的想象中的线条,反而更富有感染力。”
苏联摄影家B•斯季格涅耶夫在谈到摄影画面中视觉因素所遵循的规律时指出:“人的眼睛首先注意的是照片中的长线,然后沿着这根长线移动。垂直线引人向上看,因而使人产生高度感;水平线则引人向两边看,因而使人产生广度感。由此可见,垂直线能强调出被摄体的高度,水平线则会强调出它的广度。此外,在观看任何一幅照片时,我们常会自动地构成一根中轴线,即直接通过画面中心的水平线和垂直线。
“这是构图的几何中心,主对角线即通过这几何中心。它们与中轴线及画面的界线一起构成主线网。影像在主线网的位置决定着照片的造型性质:情节结构中心的位置,画面的对称或不对称,各部分的均衡,被摄空间的动势。”
斯季格涅耶夫认为:“画幅的选择往往与其余的线条配置方向有关。例如树木,特别是没有叶子的树干,无疑是风景照片中的垂直线。它们常常确定了画幅的主要方向。”“有时,画面中没有动体,却具有动势,此时,要在照片中表达出动感,也许是最困难的事。一般有经验的摄影家会将线条、物体的边缘摄入画面的一角,或通过从画面一角中直接引出线条来产生动感。”
英国摄影家罗杰•达柯指出:“大多数摄影作品都具有两个基本要素:线条和影调。在摄影领域中,纯粹的线条仅仅是一种派生的技法。至于影调,它是深浅不同的灰色形成的影像。一张具有影调的照片,一定会有深浅不同的影调对比,而线条就存在于影调对比的边界线上,正是这些线条吸引了我们的视线。要注意,这里的线条具有含蓄和明显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他说:“平时我们观察一条直线时,大多数人很快就会将视线停留在直线的中央,因为直线具有两个相同的端点,限睛衡量之后,目光就会趋向中点。但如把一条直线折成一个直角,尖点会立刻引起我们的注意,吸引住视线。如果连折四次,直线就变成了一个矩形。普通照片的形状就是这样,矩形的边框把视线围在其中。如果我们全神贯注地轻视一张长方形的纸,眼睛很快就会疲劳,并且自然而然地将视线停留在中央。原因很简单:尖角是一种向外的箭头,而中央却是吸引视线的‘引力中心’。”因而,达柯指出:“你要想在照片中展示出一个静态的物体,就应该把它安排在画面的中央。相反,如果你希望表现一个具有活力的物体,就得打破平衡,把它靠近某一个边角。这样,就有了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它是含蓄的,从中心伸向边角。在很大程度上,物体活力与动感的表现就取决于它是否被安置在这条斜线上。”
摄影家们在构图中还经常采用一种“定向线簇”,它常常能收到“光芒四射”的效果(如图3—2)。在大多数情形下,它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其完整的效果形成了一种从主体沿着直线向外放射的气氛。这是一种达到形象化效果的简易方法。达柯认为,有时“如果线条与视觉产生了共鸣,一簇线条本身就能成为一个主体”。曾有一幅最感人的艺术作品,确实除了线条以外,没有其他东西。这就是挪威摄影家埃德温•芒奇拍摄的《呼喊>>这是一幅“几乎可以被人听到并感觉到”的作品,而画片上不过就是白背景上的几条黑线。其夸张的透视不仅能造成紧张感,还有传递声波的作用。这也说明了声音与摄影并不是没有关系,它在摄影中能激起感情上的共鸣。摄影构图的另一基本技巧,是运用能将观众带入画面的“内引线条”。虽然内引线条有许多复杂的形式,但最易于识别和最易于获得成功的是C形、S形及富于透视感的斜线。
美国摄影家P.C•约伯认为:“富于透视感的斜线在前景部分要大于被摄体所在部分。被摄体通常位于三分法的主要位置上,而斜线(如通道)自然是愈往后愈狭。因而,通道会立刻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被摄体,并停留在它上面———如果画面中没有与其相争物体的话。在整个景物中,让通道的色调比前景中的其余部分略亮一些,是有好处的。
“C形线条也是一种有效的内引线条,但拍摄时须注意透视线条不得从任何一个底角弓I入。一般而论,内引线条不得从任何一角开始,而要从底边中心略偏一处的某测开始。”
至于S形线条,也有人称之为“形体线条”。这是霍加思最先作为一种优美的构图线条提出的。因为它来自妇女的优美身段:一种稍稍拉长的“S”形。作为——种常用的构图线条,它确实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利用线条进行构图时,有一点须引起注意,即画面中的直线,特别是和边框平行的直线,不能毫不间断地从画面的一边伸向另一边。否则,很容易出现下列的情形:原来的意图是只想拍一张照片,而结果却好像是两张互不相关的底片印到了一张相纸上。这个问题在拍摄自然景物时,例如在地平线居中,天空和地面各占一半画面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如仍纠正这种毛病?在美国摄影家B•克莱门茨和D.罗森、菲尔德合著的《摄影构图学》一书中指出,只要使“这种直线的延续性中断,而且使某一部分画面的图形伸进另一部分画面,照片的整体感就会牢固地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