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多次的幸福场景:噱头+明星+煽情,这真的是婚礼本来的模样吗?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每年都能收到几个结婚请柬。
去还是不去呢?去,出份子钱肉疼,但好歹能吃回点儿来;不去,钱照花,啥也没得到!所以大部分人决定去,好歹落个热闹嘛!
事实上,参加婚礼的人,有一半以上是处于随份子的情谊。
还有一部分人是必须要去的!见证好友的幸福时刻,这是不得拒绝的唯一理由!
但是,除了要见证幸福这一点外,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参加婚礼了,原因如下:
排练多次的幸福场景:噱头+明星+煽情,这真的是婚礼本来的模样吗?
每个婚礼都缺不了司仪,只要你出钱,没有司仪想不到的,但参加多了婚礼,你会发现婚礼大同小异,一样的模板,无非是把主角换换而已。
新郎新娘的相爱过程、早晨的接车视频、敲门给红包的桥段、现场改口泪眼汪汪……已经模式化的婚宴流程,让结婚就如同走过场,不摆酒席感觉对不住父母,摆了酒席却又像是作秀。
黄磊在《奇葩说》中说:我不会把我的女儿嫁给不愿意为她操办婚礼的男人。
但是,如果结婚的两人根本不想办婚礼,而迫于压力,为亲朋好友举办一场盛大的”演出“,这无疑是烧钱又无意义的。
根据《结婚产业观察》发布的《2020年中国结婚消费趋势洞察》显示:2019年平均每对新人结婚消费达22.3万元,是五年前的3.5倍。
华美婚纱、梦幻写真、结婚钻戒、隆重婚宴、蜜月旅行……几乎每一项,都价格不菲。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曾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发起过一个“婚庆调查600户”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人操办婚礼的4个主要原因是:
1. 回收自己付出的份子钱
2. 摆阔气,在亲友中有面子
3. 大操大办是当地传统习俗
4. 人生大事,不能简单行事
家长的面子、人际关系维系、出格的闹洞房仪式等,都成为“中国式婚礼”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这却往往不是年轻小夫妻们所期待的。
婚姻的“仪式感”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在乎仪式感。折磨自己,还换不来发自内心的满足——其实都是面子作祟。
婚礼,是新人重要的仪式,这种仪式在现实中,但更多的在心灵上。
份子钱,快掏空了我的身体
撇开这些,单从份子钱来讲,就已经让部分年轻人对参加婚礼产生了无奈乃至抵触情绪。
尤其到婚礼旺季,穷得叮个啷铛咚隆呛的年轻人不是在随礼就是在随礼的路上。不存钱的90后,默默在每月的生活计划里,加上了“存份子钱”这一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国人工资报告》显示,国人除了吃穿用学住行这六大开销外,人情往来、请客送礼花销占工资的14.65%,其中主要是婚礼份子钱。
“这年头儿,随200块钱都感觉拿不出手。”
新华网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一代婚礼份子钱500 元至 1000元的占 32.5%,1000 元至 2000 元的占 23.1%,2000元至 5000 元的占 13.3%。
关键是,随多少更让人头疼!
随多了,回头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很可能要“吃土”;随少了,有人问起来又说不出口……但是事实上,很可能今天这场婚礼的主角和你真的不熟。
我是在参加“陌生人”的婚礼吗?
“宾客体验”极度缺乏,我们在观看国外婚礼视频时,常常会觉得所有出席的宾客都有进入到婚礼场景的机会,同新人们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珍贵回忆。
然而,反观国内,气派的场地、豪华的婚车、昂贵的美食……一切都是最奢华的样子,宾客们不过是来赶个场凑热闹,走个流程。
“中国式婚礼”就像一堆人聚在一个食堂里,搭出类似教堂的玩意儿,一对新人像木偶一样在台上被摆弄来摆弄去;台下的人们要么埋头猛吃,要么低头玩手机;还有一个伪装成牧师或是神父的“主持人”,说的话比新人还多……
就像是走过场,大多数人并没有融入到祝福新人的心情里。
这样的婚礼,对于新人来说,比起幸福,更多是劳累。
模式化的婚礼流程,毫无灵魂的作秀,对于宾客来说,就像是在看“陌生人”的婚礼。体验感、参与感的缺少,让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自然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婚礼了。
婚礼变比拼现场,我们真的是为祝福而去的吗?
同学婚礼是不得不去的,因为有最纯洁的友谊,不去显得太过矫情,可去了就不得不见到很多同学。
我是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的,我只和我交好的朋友聚会,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大场合”。因为我知道,去了的人要么哭穷,要么装逼,要么拆散一对是一对的心理,道不同不相与谋,见不起,我躲得起。
我这样说好像很不道德,但事实上酒肉朋友不如不要,真正困难时,肯伸手的也就几个。
婚礼就是个小型聚会,大家见面必然要聊的,聊什么呢?老公孩子公婆工作,不知不觉中就在比较。不是说我多清高,只是不管怎样,总有人受伤不是吗?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