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参数抢眼之外,ZX1还是首款智能全画幅相机,机身操作系统基于安卓,内置Lightroom CC照片编辑软件,内置512GB闪存,不支持存储卡扩容,按键方面仅保留两个功能转盘、快门按键、屈光度调节和一个电源键,其余的全部操作均依靠触屏来完成。目前ZX1还没有正式上市,但是有蔡司的品牌在,这款相机很可能是一款高价位且小众的奢侈品。
而GFX中画幅微单系统也已经初具规模,为专业摄影玩家提供更好的画质表现
在CP+的现场,富士对于其双系统机身都给予了充分的展示,X-T3、X-H1、X-T30等APS-C画幅新机纷纷露面,而GFX 50S、GFX 50R两款中画幅机身也提供了现场试用。中画幅产品价位相对全幅都要更高一些,但并没有阻挡大家对更高像素、更大CMOS的热情,现场体验新机的玩家还是蛮多的。值得一提的是,富士1亿像素中画幅微单——GFX 100也在现场用橱窗进行了展示,这款重量级产品预计在今年初问世,笔者虽然买不起,但依旧非常期待。
以及……望远镜
其实在胶片时代,康泰时、依康这些经典品牌均属于蔡司旗下,在当时都有着非常好的性能和口碑,但随着相机数码化再加上日系品牌的崛起,蔡司逐渐放弃了相机业务。而去年发布的这台ZX1,则标志着蔡司再次回归相机市场,虽然难以成为主流,但其不俗的性能和独特的智能化设计,还是值得我们鼓鼓掌的~
·不关我事派:全幅?我XXX绝对不做全幅!
最后要说的是那些声称“绝对不会做全画幅”的厂商。首先是奥林巴斯,作为最后一家专注M43的相机厂商(好兄弟松下已经进军全幅了),奥林巴斯在此次CP+上带来了M43画幅的终极拍照旗舰——E-M1X。虽然还是2000万像素,M43的底,但支持18张/秒追焦连拍(不追焦可达60张/秒),并且具备高达7档快门的防抖能力……逆天的参数表现令人乍舌。
E-M1X绝对算是一台暴力猛兽,但M43的小底和两万多的机身售价你能接受吗?
除了强悍的性能之外,E-M1X还首次采用了全尺寸机身设计,可以装两块电池以延长续航,外观看上去就和1DXII、D5这样的旗舰单反差不多。性能抢眼,价格自然不能低,E-M1X机身的国内官方定价为21999元,M43画幅拍照机型能卖到两万,似乎也只有奥林巴斯有这样的魄力了。
RF镜头这块佳能也在持续发力,“大三元”镜头群今年将全部问世
接着看佳能,作为单反市场的另一家巨头,佳能在近半年也推出了自己的全幅微单系统,相比其他厂商,佳能的明显优势在于定价,3000万像素的EOS R售价不到一万四,2600万像素的EOS RP不到九千。对于高端专业玩家而言,全能的EOS R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而EOS RP则让更多预算不太充裕的摄影爱好者也能轻松买全幅,直击用户的痛点。另外,EOS RP还是目前最小巧的全幅微单,又小又轻便的特点使其成为了一款独一无二的产品。
显然理光宾得的更新重点放在了理光自家的GR、THETA系列上
之后要说一个非常经典的品牌——蔡司。作为一家行业标杆级别的镜头制造商,蔡司有着深厚的光学技术积累,但就是这样一家专精于镜头的品牌,却在去年九月推出了一款全画幅固定镜头相机ZX1,采用了3740万像素全幅CMOS,镜头则是Distagon 35mm f/2。虽然在CP+现场这款相机仅被放在橱窗里做展示用,但能一睹ZX1真机的风采还是非常难得的。
刚加入全幅微单阵营不久的尼康,对于未来新品有着明确的规划
再说尼康,全幅微单后起之秀当中,尼康的产品定位与索尼最为相似,Z6、Z7两款机身分别对飚A7III、A7RIII,在机身性能、配置上尼康还要更胜一筹,不过在官方价格上,尼康Z6、Z7的定价均是同级别机身中最高的,后期应该还会有下调的空间。在CP+现场,尼康为其全幅微单机型提供了丰富的试用体验空间,展示了新机在照片、视频方面的强悍表现。
全尺寸的M43相机真的是第一次见,几乎和D5、1DXII一样大了
CP+现场,我们见到了富士目前最新的机型X-T30,这也是一台便携小钢炮
再者就是富士。目前富士的相机产品主要包括两条线,一是采用APS-C画幅传感器的X系统,二是采用44x33中画幅传感器的GFX系统,基本都采用可换镜头微单的形式。作为业界为数不多的没有开发全幅机型的厂商,富士直接从APS-C跳到了更大尺寸的中画幅,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非常有个性了。
而EOS RP则是目前最小、上市价最低的全幅微单,官方价格只需8999元
蔡司的老本行还是高端镜头(Otus 85mm F1.4多少钱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橱窗里的蔡司ZX1,这是一款智能全画幅固定镜头相机
CP+现场,想要试用松下S1/S1R全幅微单的玩家排起了长队
如果以后市面上只剩全幅机,那该多没劲啊
不过撇开纯粹的纸面参数不谈,相机的魅力就在于多元化。1英寸与M43画幅的极致便携性、APS-C的均衡、中画幅的超高像素容量……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传感器种类,正是因为人们在实际拍摄中有着各式各样的需求,再加上各家厂商不同的机身设计风格,形成了一个复杂、多样但又值得细细品味的相机市场。如果有一天,市面上所有相机产品都变成了全画幅,那该多没劲啊。
更多影楼远程数码资讯尽在全影网。今天是CP+ 2019展会的最后一天,通过我们为期四天的探馆报道,带着大家对本次展会进行了一次“云游览”。要说本次CP+的主旋律,无疑就是全画幅了,随着更多品牌的加入,全幅阵营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那么笔者这次就来分析下,目前各厂商面对全幅趋势都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积极行动派:全幅微单之战进入白热化
要想兼顾足够好的拍摄性能与相对便携的体积,全幅微单可以说是目前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因此各大厂商争先恐后加入该阵营也就不难理解了。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短短半年时间,尼康、佳能、松下三家厂商先后投入了全幅微单的怀抱,加上索尼,形成了四强争霸的局面。至于这四家各自有怎样的产品策略,我们不妨结合现场情况来看一看:
CP+现场,尼康为其Z6、Z7微单提供了充足的体验空间
松下则通过与徕卡、适马结盟,共享机身及镜头资源
不仅是机身,各厂商在全幅微单镜头领域同样你追我赶。索尼经过六年的积累,总算让自家FE镜头群更具规模;佳能、尼康的全幅微单可以通过转接环搭配自家单反镜头使用,同时也在积极开发新镜头系统;松下则与徕卡、适马联手结成了L卡口联盟,共同开发L卡口镜头产品。可以预见的是,2019年全幅微单领域的竞争只会越发激烈,不过厂商之间的竞争可以促成更好的产品与更低的价格,对用户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重在参与派:来点小更新,意思意思就好~
前面说的都是激进派,接着我们缓和一下气氛,看看那些“重在参与”的厂商。首先说一个非常佛系的品牌——理光宾得。虽然其全幅单反K-1已经问世,终结了“宾得何时出全幅”这个影像圈史诗级疑问,但宾得似乎从未有过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打算,CP+上也没有任何新品,只带来了一支全幅版85mm F1.4的开发计划。
索尼全幅微单阵营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机身及镜头规模
专业的性能、巨大的机身、相对较高的价位,是松下全幅微单的特色
最后要说松下,与佳能、尼康、索尼不同,松下此前一直专精于M43画幅,从未推出过全幅机型,这也让松下的S1/S1R成为了这次CP+最热门的产品,现场体验区每天都排着长队。至于机器的特点,松下这两款新机可以说是目前最“硬核”的全幅微单,4K 60P的视频表现在同产品线内独树一帜, 而其他机身参数基本也都是数一数二。另外,S1/S1R还拥有同级别产品中最大的机身体积,价位则仅次于尼康,足见松下对这两款新品的专业性充满了信心。
作为首家进入全幅微单领域的厂商,索尼FE镜头群已经日趋完善
作为佳能的全能型全幅微单,EOS R的机身售价不到一万四,性价比很高
奥林巴斯:我不仅不做全幅,还要把M43卖到两万块以上
像佳能、尼康这样的老牌单反大厂,除了积极研发微单新镜头之外,转接单反头也能有效扩充镜头群
奥林巴斯、富士都明确表示不会做全幅,但以后的事情又有谁知道呢?
要说“绝不做全画幅”的厂商,奥林巴斯、富士无疑是最典型的两家。奥林巴斯官方之前曾表示,以后的产品不会采用全幅传感器,将专精于M43画幅系统;而富士方面也说过,全画幅是不可能的,现在不会做,以后也不会有,一方面富士没有全幅相机的制造传统,另一方面,富士认为APS-C+中画幅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不过,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毕竟从前有一家叫做尼康的品牌,声称“APS-C画幅才是最佳的数码画幅”,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
·总结 全画幅是主旋律 但其他画幅同样值得关注
2019年的CP+展会已经接近尾声。从今年的展会现场来看,毫无疑问全画幅相机(确切的说是全画幅微单)已经成为了相机市场的主旋律,佳能、尼康、索尼、松下四家大厂纷纷做出了积极的响应。面对日渐激烈的竞争环境,全幅机的性能、价格极限都将被不断刷新,更高的像素、更快的连拍以及更亲民的价格都会实现,对于全幅玩家而言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谁说宾得在全幅这块没新品?我们的85mm F1.4在路上了!
其实笔者觉得用“过气网红”这个词特别适合宾得的全幅单反
宾得提供现场改装服务!喷漆、木质手柄、机顶改装……要啥有啥!
而在非全幅这块,理光宾得倒是玩的风生水起,全新的GR III便携APS-C相机、THETA Z1旗舰全景相机都算是非常有料的产品,现场体验的玩家络绎不绝。宾得现场甚至还提供了相机个性化改装服务,喷漆、改机顶造型、加木质手柄……什么?你问我全幅系统还会不会更新?等我想起来再说吧~
尽管没有新机身,但索尼展区依旧有着很高的人气
先说索尼,本次CP+之前索尼并没有更新全幅机身,不过来到现场体验索尼产品的人数依旧非常多。作为最先推出全幅微单的厂商,索尼的产品如今已经日趋完善,A7III、A7RIII、A9三款主力机型都有均衡的参数表现,而且由于上市日期相对较早,索尼机身在价位上还是很有优势的。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六年的扩充,索尼FE镜头群也越发成熟,展会上再也不用靠之前的A卡口单电镜头来充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