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全程都在用手机拍照,但!电脑后期是摄影人最后的尊严!即使手机拍的图也必须用Photoshop输出!于是我把iPhone中的照片悉数导入电脑,没想到打开一看是这样的:
同场景下拍摄的HEIC格式文件(右),确实比JPG文件(左)要小很多
作为一种新格式,HEIC的兼容性显然不是很理想,为此苹果在相机设置中也提供了HEIC、JPG两种格式,其中“高效”模式默认会拍摄HEIC格式照片,而“兼容性最好”模式下则会拍摄JPG格式。
在iPhone的相机设置里也可以选择HEIC或JPG格式
那么问题来了:已经拍过的HEIC格式,如何转成JPG?这点苹果同样给出了解决方案:Mac用户可以直接将HEIC照片导出为JPG格式,Windows平台也可以通过下载第三方软件来完成转换。得到了熟悉的JPG照片,笔者这起“翻车”事件到此也就圆满解决了。
HEIC格式在高感下带来了更丰富的细节,JPG则会有更多的涂抹
接着看控噪,这一环节我们使用了更暗的拍摄环境。从两张照片左下角的细节表现来看,JPG格式下的涂抹痕迹更多,而HEIC格式则保留了更多细节,相应的画面噪点稍多一些(这点与相机中的RAW文件颇为相似)。
最后来看后期空间,iPhone X配备的是1/3英寸传感器,这样一个小尺寸CMOS要想实现高宽容度并不太现实,平时的后期提亮也基本都是微调。但笔者还是使用了较为暴力的测试方法:欠曝三档拍摄,后期提亮为正常曝光,对比细节表现——
在锐度方面,HEIC、JPG格式并无差异,但HEIC照片(右)看起来更鲜艳
先看低感画质,笔者在相同场景下分别用HEIC、JPG格式来进行拍摄,并进行100%放大处理,可以看到,两者在低感下的细节表现基本一致,放大后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别。如果硬要分个高下,个人认为HEIC格式照片有着稍高一些的色彩饱和度,观感要更加鲜艳。
拍摄于镰仓江之岛水族馆,器材:iPhone X
彻底摆脱了器材的束缚,我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还能腾出手来帮女王提更多东西了~兜兜转转玩了一圈,回到北京之后,笔者准备开始修修在日本拍的照片。
虽然噪点很多,但JPG、HEIC格式在欠曝提亮后都有着不错的细节表现
对于手机的小传感器而言,欠曝三档再提亮对画质的影响可以说是灾难性的:两种格式无一例外出现了大量噪点颗粒。不过好在提亮后的照片依旧有着较为丰富的细节,从后期空间的角度来看,JPG、HEIC并无差别,另外iPhone X本身的宽容度其实也算不错了。
最后放一些笔者用iPhone在日本拍的照片(用Photoshop做了后期调色)——
Photoshop也表示不认识
我有点方了,毕竟很多夜景之类的题材我都是故意欠曝或者用HDR进行拍摄,就等着后期一顿猛如虎的操作,然而你却告诉我说手机上的照片Photoshop打不开?难不成这些片子就废了?不甘心的我决定百度一下这个HEIC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看到满屏HEIC,我真的是一脸懵
HEIC格式?手机拍的照片居然不是JPG?有意思,导入后期软件看看吧。结果:
Mac系统可以直接用预览方式双击打开HEIC文件,接着导出为JPG格式即可~
虽说从时间点上看,HEIC不算什么新鲜事,毕竟这是iOS 11的产物,而如今iOS 13测试版都已经上线了。但令笔者感兴趣的是:同一台iPhone拍摄的HEIC、JPG照片,在成像上究竟有无差别?于是我决定做个延伸测试,从锐度、控噪、后期空间三个维度对比这两种不同的格式——
注:由于测试中需要保证参数统一,因此笔者借助“Focos”APP进行拍摄,并且均针对100%放大后的图片进行对比。
在环球影城霍格沃茨的湖边,喝一杯《哈利波特》里的黄油啤酒
六月初笔者请了个长假,和女王大人去日本玩了一趟。作为一名混迹于影像圈数年的老编辑,此次出行我坚守“轻便最重要”的拍照基本原则(其实是懒),决定将自己的iPhone作为主力摄影装备。
事情要从前不久的一次外出旅行说起。
这个HEIF其实就是HEIC格式(图片截自苹果官网)
破案了,HEIC是苹果更新iOS 11和macOS High Sierra系统之后推出的图片格式,相比JPG而言其占用空间更小、画质则保持不变(这点还挺bug的)。
东京大雨,乘坐机场快轨的人们
总的来看,苹果官方强调“HEIC格式能够占用更少的储存空间,同时画质保持不变”并非夸海口,实际拍摄中,HEIC格式在高感下甚至能提供更丰富的细节表现。如果各位读者觉得自己的iPhone空间比较紧张,不妨试试新的HEIC格式~若想在电脑上调整由手机拍摄的照片,只需将HEIC转换成JPG即可,同样非常方便~
更多影楼远程数码资讯尽在全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