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x是韩国的一家新兴的光学制造厂商,以制造高品质手动定焦镜头为主。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们的主打口号:瑞士设计,韩国工艺。对于一家如此有自信的镜头品牌,更让用户对它的产品产生了兴趣,至少从营销上Irix做的还是不错的,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发布了11mm和15mm两款产品。这次笔者有幸拿到了最新发布的15mmF2.4,让我们通过测试看看Irix是不是真的拥有在如此激烈的影像行业立足的资本。
外观设计
这支15mmF2.4比较有趣,一共推出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分别是Firefly和Blackstone,在外形细节上有所差别。因此我们会同时介绍两个不同版本。根据官方介绍,这两个版本主要是制造材质的不同。
按笔者的分析,其实Firefly主打中低端用户,使用了类似工程塑料,而blackstone就是高端版,金属镜筒更加的耐用。
从外包装上就能看出Irix的确是一家很注重做工的企业。包装最外层是普通的硬质纸盒,上面讲产品型号和参数全部标上,明显易懂。而折叠翻盖的设计也挺有意思。
打开后才发现原来还有第二层包装。拿出来才发现这个内包装居然是铁的,很有质感的,类似于以前的铁糖盒。这样的设计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如此注重外在细节的品牌还是比较少见的,相对于其它品牌简单的包装相比,Irix这个简直就算太炫酷了。
可以看到白色的是Firefly版而黑色的自然就是Blackstone,再把它打开终于能看到镜头真身了。包装内主要含有镜头,镜头包,说明书,遮光罩和额外附送的后盖,也算是比较丰富的。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版本大部分配件都是一样的,但Blackstone的镜头包更高级一些,是一个带有拉链的硬质包,而Firefly却只给了一普通的布袋。虽然这个布袋的手感也不错,但从防护性来说就不如图片右侧的包好。
我们把两个版本的镜头放在一起,发现它们的体积大小基本上是一样的。
这两个版本主要的差别有以下几点:
1外观材质
前面说了Blackstone为全金属铝镁合金,而Firefly为轻质工程塑料。
2对焦环设计
在对比图中可以发现,Blackstone的对焦环也是金属材料,采用了传
3对焦距离刻度
Irix15mmF2.4具备了对焦阻尼调整功能,在镜头的上方有一个调整环,有UNlock和Lock字样,通过左右旋转来锁紧或松开对焦环。
Iirx15mmF2.4的滤镜口径达到了惊人的95mm。
下面请看一下15mmF2.4镜头的主要参数:
光学结构
Irix15mmF2.4采用了11组15片的光学结构,可以看到它使用了2片非球面镜片,3片高折射以及2片ED。这样的镜片组合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广角镜头的一个流行配置,非球面可以保证光线的入射角度,控制畸变。而ED和高折射镜片可以有效控制色散,让镜头的成像有一个较好的素质。
MTF曲线
锐度测试
锐度是考评一支镜头是否好坏的最基本依据。如果它的锐度一般,那么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成像清晰度和细节。别的再强大的附加功能也都是枉费了。笔者在户外环境进行了实拍,使用5Ds机内默认设置,RAW转JPG拍摄。取测试图红框部分进行放大。需要注意的是,这支镜头标准的最大光圈为F2.4,但在佳能机身上则显示为F2.5,这是正常的情况并非故障。
测试原图(测试分别截取红框边缘和中心位置进行放大)
抗眩光主要考验的是镜头的镀膜。这支镜头采用一种特殊的中微子镀膜技术,官方给出的说法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眩光和鬼影的发生。眩光的出现更多的是大光比的逆光环境里,而这样的环境拍摄如果镀膜性能差的话,一方面会出现讨厌的光斑,一方面会降低画面锐度影响画质。笔者特意在一个强光环境里对它进行了苛刻的测试。
在F2.4-F5.6的全程测试图中,Irix15mmF2.4在相同位置上都有光斑出现。这说明它的抗眩光并不是那么令人放心。在某些拍摄角度会发生鬼影,在日常拍摄中最好安装好遮光罩。
紫边测试
再来说说紫边,紫边与眩光一样都是光线在镜头内的衍射所致。为了降低光的反射,Irix内置的ED镜片可以降低紫边的发生。
笔者认为Ir
畸变测试
对于一支广角镜头来说,除了锐度表现外,畸变也是第二要考虑到的因素。畸变其实就是镜头失真,无论什么镜头都会遇到。当拍摄一些线条物体时最为明显。作为广角镜头更容易产生畸变,从结构图上可以看到,Irix15mmF2.4使用了一片非球面镜片,但位置并不在第一片,这也是为了控制体积的考虑,我们通过实拍来看看它对变形控制的能力如何。
可以看到实际的畸变测试图与官方给出的数据图比较接近,肉眼还是能够分辨出一定的桶形畸变,但对于这样的超广角镜头来说,这样的变形属于正常的范畴,后期矫正的难度是很小的。
暗角测试
暗角又被称为失光,简单的说就是由于镜头的通光量不够和镜头边角的入射光线与镜头光轴有较大的夹角。而通光量直接与镜头的孔径有关。
彗差测试
彗差这个概念其实简单的说也属于镜头成像上的失真。它是光线由镜头内部的某个点进行折射后,在成像平面内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而变成了犹如彗星一样的拖尾光斑。
彗差往往出现在使用大光圈拍摄点光源的情况下,严重的情况会变成类似拖尾,变形的形状。笔者在户外进行了实际测试,看看它的彗差控制如何。
镜头的星芒效果的形状和光圈的叶片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当光线透过细小的光圈后会产生衍射,光线就会沿着光圈叶片收缩的夹角向外发散出来,形成星芒线。因此如果光圈叶片的数量是偶数的话,所产生的星芒线基本数量基本一致。而奇数叶片的镜头所产生的星芒线就是叶片数的两倍。那么星芒的效果也就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