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波万顷的渤海之滨,绵亘起伏的燕山山麓,有一座宏伟的城楼,依山临海,风光非常绚丽,这就是历史名关,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局部。现存的山海关关城和左近长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筑。据历史记载,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军魏国公徐达见这里“襟山枕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建关设卫。“山海关”因关在山海之间而得名。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天文位置非常重要。平常,这里是关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前人曾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险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是恰如其分的。山海关之所以又称为“天下第一关”,乃极言其地势险要,建筑精巧,作用严重。当年,山海关关城周长8里多,外有宽5丈、深2.5丈的护城河,城高4.1丈。城的四面各有一个关门,其东门曰“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在关城的东西各筑罗城,关城南北各筑翼城,以驻军队,互为犄角。关城东数里外又筑威远城、烽烟台、敌台等隶属工程。以上这些建筑,仿佛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主体建筑山海关关城,组成了一个完好的防御工程体系,起着长城东首关键重镇的作用,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才干。
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悬挂着“天下第一关”匾额,这五个字每字高达1.6米,笔力顿挫凝重,雄劲淳厚。其中“一”字一笔,不显淡薄;繁体“关”字笔画虽多,不显臃繁。匾额的艺术作风与关山险隘的建筑格局非常谐调,使整个城楼显得愈加奇伟俊秀。它是明朝当地进士肖显书写的。如今,原匾珍藏在箭楼内,楼外悬挂的是公元1920年摹刻的。
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烟波浩渺;北望长城,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在那绵亘不绝的城墙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敌台挺拔,台上的箭窗宛如一只只睁大的眼睛,凝视着祖国的山河和田野。在城楼上,俯瞰左近座座敌楼、烽烟台,注视楼内兵器盔甲和青龙偃月刀的寒光,顿时感到关高城重,严阵以待,似乎置身于古代战场。面对这一幅绚丽图景,人们会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建筑如此浩荡的工程,曾经付出了多么宏大的牺牲。
长城自关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骤转机与海岸平行,在距山海关4公里的渤海入海。长城入海的端头局部,俗称“老龙头”。假如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长城入海的局部,就宛如这条巨龙在引颈戏水,“老龙头”正是这条巨龙之首。伸入渤海的这段长城,筑于渤海之滨,伏在燕山支脉松岭高地之上,长674米,墙体沿海岸线自然弯曲延伸。“老龙头”从来享有“中华之魂”的盛誉,它英姿勃发,每日顶风击浪,构成了海滨长城的共同风貌,称为万里长城中的一绝。
2001年新世纪降临之际,山海关被列为国度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旅游景区(包括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被列入国度最高级别“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