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光是近年影楼使用最普遍的用光方法,这种光线是由“八字形光”发展起来的,即两盏灯45度角同等距离照射被摄体,光比是1:1,因为两灯成45度,就叫它八字光。这种光线以平光为主,特点是明快、亮丽、鲜艳、高贵、温馨,是婚纱摄影成功的开始。由于这种方法被大多数摄影师使用,久而久之给大家一种缺乏个性和内涵的感觉。有人称之为无个性的用光。八十年代后期,一些摄影师将广告拍摄手法引进婚纱摄影,在原来八字光的基础上从主体下方加了一盏灯,与原来的两只灯形成三角形,称之为三角用光。虽然同样是平光照明,但新用光方法中人物的眼睛特别明亮、晶莹而有冲击力。并且在拍双人照时,脸上的暗影、脖子的阴影都被消除。照片显得干净、明快。
对三角光我们应注意以下要点。必须注意用光的实际效果和灯的高度,我们应该将柔光箱的中心对着被摄人的头发位置,用柔光箱的下部对着人物的脸部,灯箱的上部对着背景。因为柔光箱发出光线的中心是最亮的,四边暗些,通常中心与边缘相差0.8至1级光圈。因此,最亮的光源用来照最吸光的头发,会使头发显得通透并有层次感;面部用相对弱一些的柔光箱的下部照人的脸部,使脸部与头发的光线得以平衡;柔光箱的上部照向背景会增强背景的亮度和层次。这样,整个用光的效果立体、通透、层次丰富。一般情况下,三角光不用对头发打光,目的是使画面自然、逼真,减少刻意用光的感觉。当一盏灯的位置定下来后,另一盏灯按同一高度,从另一侧照向被摄体。地灯不能过亮,也不能过暗。过亮会使面部与脖子的轮廓线消失,而且会有脸与脖子连起来的感觉。过暗,就失去了三角光的意义,没有通透明亮的感觉。因此,如果三盏灯的强度是一样的,就会产生平光效果,我们只需改变某一盏灯的距离,就会产生光比的变化。
高低三角光(高低V字型光)
高低三角光是一种更具潮流和时尚感的用光方法,是人像摄影师通过不断实践,在三角光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目的是在平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层次变化,这种变化也迎合了人们不断求新求变的要求。
高低三角光的具体做法是,地上的灯和天花路轨上的一盏灯成一垂直线,选好角度对着主体,另一盏在这两灯的一侧组成一个倒三角形。第三盏灯可以向前、向后、升高、降低达到各种光比的要求。垂直线上的两盏灯可以按照不同脸形和造型要求确定其角度和位置。所以高低三角光既有三角光的亮丽、明快,又可做到层次丰富、立体感强。这种光的应用关键是高低灯的位置与人物脸的方向在一个平面上,人脸转动,高低两盏灯也随之转动。
包围式三角光(包围式V字型光)
包围式三角光又称围摄光。这种用光形式具有创意和前卫感,特别对拍摄特写和大半身人像,其表现力特别突出,年轻人格外喜欢。包围三角光与三角光的应用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包围三角光是将三角光往主体推近,形成柔光箱与柔光箱之间互相折射而产生一个光场,辐射到人物面部上,使其细节冲淡,突出了眼睛和嘴,面部显得亮丽、干净。如果曝光适当过度,反差增大,效果更明显。但曝光过度太多时,人物脸部细小的层次全被去掉,可能与本人形象有所不同。如果将柔光箱与人物的距离拉开,灯箱之间不产生折射,包围三角光就变成三角光了。
1. 前四灯平光布光
前四灯平光布光就是四盏灯全部布在数码相机与被摄者之间,四盏灯以顺光位作平光照射(如图1、光位图-1)。这种布光方案适合运用于以下几种情况:a.面部较瘦的被摄者,由于四灯光量相同可以把被摄者拍得显胖一些。b.如果被摄者不希望面部有阴影,要求面部干净柔和及要简化概括画面影调。c.需要画面的影调明快一些或者是高调,营造明朗、轻松的艺术空间。
前四灯平光布光人像摄影时要注意为了方便把光布平,四灯的的功率最好相等,四盏灯的光质、色温及强度最好是一致的。由于没有背景灯,背景的影调只能靠相对的前后调整人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如需要背景浅淡一些时,可以让被摄者离背景近一些;如需要背景影调深一些时可让被摄者离背景远一些。 2. 前三灯后一灯布光
前三灯后一灯的布光方法是在被摄者与数码相机之间放三盏灯而在被摄者后面与背景之间放一盏灯。
①前面三灯立体光加后面一盏背景光(如图2、光位图-2)。由于背景灯是处于被摄者背后的一侧,背景是由一侧到另一侧的渐变,一般情况下是要强调或突出被摄者哪一边的轮廓形态就把背景灯放在哪一侧。这样的布光使画面具有丰富的明暗变化。
②前面三灯平光加后面一盏轮廓光或发光(如图3、光位图-3)。这种布光方案是前面三灯平光平均照亮主体,后面一盏灯侧逆照射被摄者的轮廓形态的,一般情况下是深色背景衬托亮的轮廓,如发型较好的头发就适合用这种光。这一系列布光方案一般在现代商业影楼运用较多。
图3 光位图3
前三灯加后一灯布光时要注意,前面三灯与后面一灯之间的光比控制要根据被摄者表现的需要或者画面的艺术气氛表现的需要来定,背景光过强或者过弱都不理想。前面三灯的光质一般为柔性光,后面灯的光质可根据实际需要可硬可柔,后面灯作背景灯时,如果要背景变化大可用硬一些的光质,如果要背景变化微妙些就可用柔一点的光质。后面灯作轮廓光对光质的控制一般要根据被摄体的质感来定。
3. 前两灯加后两灯的布光
前两灯加后两灯布光就是在被摄者与数码相机之间布两盏灯,再在被摄者与背景之间布两盏灯的布光方法。这种系列布光由于光位、光质、色温、灯光强度等的变化产生非常多的灯光搭配,根据变化的类型大体分下面几个系列,下面我们就主要典型的布光进行讲解。
①前两灯平光加后两灯平光布光法
这种布光方法在数码人像摄影中是较早运用的一种大平光布光(如图4、光位图-4),一般这种布光方案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运用较多。a.如实地表现被摄者的形态时,由于这种布光方案前面两灯都是以45°照射被摄者,后面两灯也是对称用光,所以,被摄体被如实地表现。b.背景不需要有明暗变化时运用这种布光方案。c.在表现被摄者时不希望有过多的中间层次,不需要很强的立体感时常用这种布光。
②前两灯主辅光加后两灯平光布光法
这种布光方案是一种较传统经典的布光方案(如图5、光位图-5),这种布光一般可以使被摄者显瘦一些,更能表现出被摄者的形与神,或者需要立体光才能表现出的特定的艺术气氛时。在布光中应注意主光一般随着被摄者的面部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