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并不能充分体现镜头的超高分辨率,在后期时的二次构图时,我才充分认识到了号称“明日之镜”的索尼G大师镜头的威力:
图02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景山,很不幸又并不意外地,我遭遇了风光摄影的噩梦——雾霾。好在雾霾并不严重,此外FE 24-70mm F2.8 GM的高分辨率和反差也帮了我的大忙。
第九步:改变混合模式在图层窗口当中,你可以在混合模式里把“正常”选择成“正片叠底”。然后你会看到天空的色彩变得更深和更浓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微距拍摄时FE 24-70mm F2.8 GM依然拥有不错的自动对焦速度,用起来省心省力。
超高分辨率、漂亮柔美的焦外,这两点相结合几乎等于一只优秀的镜头了,但FE 24-70mmF2.8 GM能做的并不止这些。
相信不少朋友都发现过在照片散景的光斑中存在一个个同心圆,这就是传统非球面镜镜头的一个通病:光斑“洋葱圈”效应。而在此次XA极致非球面镜的生产中,索尼采用了更高制作工艺,通过特殊的技术将镜面表面的粗糙程度控制到了0.01微米之内。这带来了很多好处,除了保持了非球面镜锐度和清晰度提升的特点外,还能有效控制“洋葱圈”效应,从而使镜头的焦外成像更加柔美。
虽然不是一只专门的微距镜头,但FE 24-70mmF2.8 GM依然拥有不错的微距能力。使用70mm长焦端配合0.38米的最近对焦距离,应付一般的微距拍摄完全不在话下。这意味着,如果不是专门的微距摄影发烧友,外出旅行时一只FE 24-70mm F2.8 GM镜头就能满足你的绝大部分微距拍摄需求。
然而即使拍摄环境恶劣如此,FE 24-70mm F2.8 GM依然保持了高素质的表现,我们并没有在高光和暗部的交界处发现明显紫边。
高像素的一大优势就是能进行自由的裁切二次构图,但这要求镜头拥有足够的解像力,毫无疑问,FE24-70mm F2.8 GM就能满足这个需求。如图所示,即使进行了很大幅度的裁切,FE 24-70mmF2.8 GM拍摄的画面依然拥有相当出色的画质,这无疑得益于它的超高分辨率。
在拍摄紫边测试张样张时,我使用长焦端,调到最大光圈,利用边缘区域拍摄超高光比的高光到暗部交界部位,几乎把紫边可能出现的条件占了个遍。
第六步:生成蒙版当你放开按住鼠标的手来完成渐变选择的时候会生成蒙版,天空会是明亮的,而地面应该是红色的,正如下面图片显示的那样。
图04、46mm,f/3.5,1/15s,ISO 320
从样张可以看出,虽然空气能见度堪忧,但FE 24-70mm F2.8 GM还是还原了足够的细节和真实的色彩。拍摄风光通常会使用较小的光圈,拍摄这张时我将光圈设置为f/14,它为画面带来较大景深,配合FE 24-70mm F2.8 GM镜头的高分辨率,最终拍到这张从近到远,从中心到边角都很清晰的照片。
如果你曾访问过FE 24-70mm F2.8 GM镜头的官网页面,你会发现“满足未来高像素相机的高分辨率”确实是它的一大亮点。分辨率有多高呢?搭配索尼全画幅微单™A7RII,我开始测试。
可以看出,除了在70mm长焦端f/2.8光圈全开的情况下边缘画质稍有下降,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FE 24-70mm F2.8 GM几乎全程都拥有极佳的成像素质。作为一只拥有F2.8大光圈的变焦镜头,这是非常难得的。
索尼G大师镜头,是索尼为未来高像素机身打造的全新尖端产品,代表了索尼目前镜头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准。不久前,我拿到了索尼3只索尼G大师镜头中最为摄影师常用的FE24-70mm F2.8 GM,它会有怎样的表现,是否对得起“大师”的头衔?我开始了测试。
从截图05可见,FE 24-70mm F2.8GM镜头的虚化光斑平整洁净,几乎不可见传统非球面镜的“洋葱圈”效应,这就是“黑科技”XA极致球面镜的功劳。另外我们还能看见,即使收缩光圈至f/3.5,虚化光圈依然能够保持完美的圆形,这则要感谢FE 24-70mm F2.8GM采用的圆形光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