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版暂时仅一款型号Core i7-3920XM,原始主频2.9GHz,三/双/单核心加速频率3.6/3.7/3.8GHz(幅度很大),三级缓存8MB,图形核心加速频率1300MHz,内存最高支持DDR3-1600、DDR3L-1333,热设计功耗55W。
没错,25W低压版不见了,或者另有其它安排。
再来看命名方式。简单地说,继承了SNB移动版的特点,又结合了IVB桌面版的新变化。
普通版四核心Core i7有两款型号Core i7-3820QM/3720QM,原始频率降为2.7/2.6GHz,最高加速频率3.7/2.6GHz(整整1GHz),三级缓存8/6MB(后者为什么要删减呢),图形核心加速频率降至1250MHz,热设计功耗均为45W。
双核心Core i7-3520M主频2.9-3.6GHz,图形核心加速频率还是1250MHz,三级缓存进一步删减到4MB,热设计功耗降到了35W。
下边是具体型号、规格参数。先来说说共同点:全部支持超线程、Turb Boost 2.0动态加速、TV-d/VT-x虚拟化、AES-NI指令集、TXT可信赖执行、vPro博锐、SIPP 2012等等技术;图形核心都是16个执行单元的HD Graphics 4000,基础频率650MHz(M系列)或者350MHz(U系列);内存都是双通道DDR3-1600、DDR3L-1333。
全景化地预览了Ivy Bridge(IVB)桌面版的型号命名、规格参数以及配套芯片组之后,用于笔记本的移动版也来了,同样非常细致。尽管大环境不算好,尤其是笔记本平台过渡仍需时间,但是Intel推进新产品的脚步并不会慢太多。
很奇怪,路线图上低压版Core i7的后方是一片空白,不知道Intel还有何特殊安排。
有趣的是,M系列四位数字编号最后一位都是0,U系列则都是7,和现在类似。
入门级领域短期内仍由Core i3、Pentium、Celeron处理器和6系列芯片组支撑,会在下半年陆续更新。
先来说一下产品体系划分的变动。SNB在移动平台上分为标准电压(SV)、低电压(LV)、超低电压(ULV)三类,热设计功耗分别对应55/45/35W、25W、17W,但是到了IVB时代将简化为两种:“Standard Performance”(标准性能)、“Ultra”(超轻薄)。前者就是现在的标准版本,继续对应55/45/35W,但在型号上统一称为M系列;后者对应目前的超低压版本,还是17W,型号上则是U系列。
品牌上依然还是Core ix系列,包括Core i7、Core i5、Core i3;然后是四位数字,第一位统一为3,代表第三代酷睿,后三位代表等级编号;最后是用于产品定位区分的字母后缀,其中XM代表四核心至尊版、QM代表普通版四核心、M代表普通版双核心、U代表超低压双核心。
发布时间方面,IVB移动版从2012年四月份开始登场,首批包括至尊版、普通四核心Core i7,其它的诸如双核心Core i7/i5、U系列低压版则都安排在五月份。
再看U系列,有两款型号Core i7-3667U、Core i5-3427U,双核心四线程,原始频率2.0/1.8GHz,加速频率3.2/2.8GHz(前者单核心可加速1.2GHz!),图形核心加速频率1150MHz,三级缓存分别为4/3MB,热设计功耗自然都是17W。
双核心Core i5准备了Corei5-3360M/3320M,原始频率2.8/2.6GHz,加速频率3.5/3.3GHz,图形核心加速频率再次降至1200MHz,三级缓存也只剩下3MB,热设计功耗还是35W。
未来可能还会在低端领域加入奔腾、赛扬,但编号上肯定会有所不同。
最后看一下芯片组。四月份首发的有普通版HM77、HM76、HM75和低压版UM77,五月份再增加商务版QS77、QM77,具体规格暂时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