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四个显示设备,分别是平时用于修片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日常使用的三星galaxy S4手机,日常使用的苹果ipad air平板电脑,以及在工作中使用的21寸普通台式电脑液晶显示器。这样看来应该我会面对四种不同的视觉效果,但事实上,我面临了五种。因为在我最常用的笔记本电脑上,图片在photoshop软件中打开和直接打开,又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5D3以及6D在视频编码方面加入了帧内编码(ALL-I),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帧内压缩的意义,只是因为它在设置界面最上面,而且生成文件的体积很大,所以就把它当成了最高画质。这个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我们还要理解它的推导过程。
我们把1920×1080分辨率,采用逐行扫描的视频称之全高清视频。全高清是一个非常低的门槛,目前市面上几乎90%的电子产品都具备全高清视频拍摄能力,为什么说是电子产品?因为现在恨不得连MP4都说自己可以拍摄全高清视频。之前说了全高清视频的门槛很低,这也导致了良莠不齐的现象。之前的一篇《流言终结者 1080P全高清都等于高画质?》(点击进入)带您简单分析了一下决定视频画质的因素,本篇文章是续篇,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帧间压缩与帧内压缩对画质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视频是由连续的画面组成的,如果参数写着1080/60p,意思就是每秒视频包含60张静态图片,这每一张静态图片我们就称之为1帧。简单讲,帧内压缩指机器压缩时只考虑本帧内的数据,不考虑帧与帧之间的冗余数据,说白了就类似于我们拍摄静态图片时的压缩方式。如上图黄色的大圆为一帧画面,里面黑色的小圆为信息。
不同显示屏间的校色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困扰我本人的问题。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办法完全根治,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平时操作中的解决方法吧。
帧间压缩会考虑到两帧之间的冗余信息,换句话说只压缩两帧之间变化的信息,这也是市面上大部分相机采用的压缩方式。好处是可以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小视频体积;缺点是因为压缩了两帧之间的信息,所以帧与帧之间被关联起来,后期编辑时单帧画面的质量会受到损失。这也是为什么5D3面世后,受到了很多后期制作人员青睐的原因。
物理学在这里显然又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我并没有很明白各种色彩空间、色域、显卡或者说显像管电子器件间的作用原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即使弄清了其中原理,也无法解决照片在不同显示器上效果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在我的电脑上已经呈现完美效果,可当它们被其他人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浏览时,依然成像千差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