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影网 | 全影人才网 | 全影建站 | 远程数码 | 婚嫁习俗

结婚网城市列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婚嫁资讯

2019回溯相机产业发展史系列:中国

作者:婚纱摄影2020-11-14 10:30 我要投稿



自从摄影术在1839年被发明以来,各国都开始学习这种在精准度和时效性上都迅速超越了绘画艺术的新鲜行业。按照现在的话说,这么一个充满了商业价值的新生大蛋糕,自然每个国家都想在其中占得最大的一块儿。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各国在相机产业发展中齐头并进的状态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实用派、收藏派两大派系。回溯相机产业的发展,我们就带大家来回顾一下各国相机产业发展史,聊聊他们的经典代表机型,看看他们摄影技巧的发展都经历了哪些有趣的阶段。今天首先要带大家回顾的是中国的相机产业发展史。

由于19世纪末期的相关政策和20世纪前叶的战乱动荡局面,中国的照相机工业起步极晚,大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天津和北京相继制成了120折叠式照相机(“七一”牌,又改为幸福Ⅰ型)和仿徕卡型的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大来”牌,后改成天坛牌)成为中国照相机生产的先驱。

1957年,北京照相机厂和天津照相机厂先后成立;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成立,开始仿制苏联“卓尔基”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Ⅰ型)和西德“徕卡”型35毫摄影器材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Ⅱ型)。1959年,又试制成功120折叠式照相机(上海58-Ⅲ型)及仿西德“禄莱弗莱克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上海58-Ⅳ型)。1959年广州、福州也成立了照相机厂;同年,国内生产照相机的还有重庆、南京、西安、哈尔滨和杭州。

50年代未,中国的照相机生产已初成气候,全年产量达10万台。1960年,上海照相机厂仿制成功日本“美能达”SR-2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后来的海鸥DF照相机),全国照相机生产量继续上升。以后,中国的照相机生产经历了十年徘徊,只有京、津、沪、广四大照相机厂在坚持生产,并有了各自创牌产品:即北京照相机厂的“长城”S-1型35毫米发条输片镜头快门照相机;天津照相机厂的“东方”S-1型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4型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海鸥”F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广州照相机厂的“珠江”7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1969年成立的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也开始生产“海鸥”205(后改成了凤凰205)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

70年代前半期,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开始复苏。1973-1975年,全国的照相机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它们有丹东照相机厂、杭州照相机厂(重建)、哈尔滨照相机厂(重建),常州照相机厂、武汉照相机厂、青岛照相机厂、福州照相机厂(重建)、苏州照相机厂、无锡照相机厂、军工系列的一些光学仪器厂也纷纷加盟照相机的生产行列。照相机的产量稳定上升,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70年代末,中国的照相机产品进入更新换代阶段,电子化、自动化的技术逐步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照相机生产扶摇直上,产量迅速上升。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35mm照相机取代了曾称霸一时的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彩色摄影的盛行带动了彩色冲扩设备行业的崛起,照相机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与此同时,中国照相机的电子化进程,也迅速加快了35mm自动化照相机成为主流的步伐。

进入90年代,在照相机市场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下,中国的相机产业由于缺乏核心部件生产研发能力和创新技术,逐渐在和其他国家的比拼中败下阵来。自此中国目前的照相机生产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化的融合生产,开始为其他国家的品牌进行代工与合作,自主品牌基本销声匿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婚嫁咨询请关注:结婚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