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的“上帝”应该是光,因为没有光,也就不会有摄影艺术,没有光,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设备和构想,也是看不到结果的。我们的想象力犹如鸟儿的翅膀,而光就是托起翅膀的风。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说:“光给了我创意的形状和脚本,也是我成为摄影师的原因。”摄影缘起于光,光和影的平衡与互动构成了摄影的基本面。作为一个摄影师,前期拍摄就是捕捉光,而后期处理则是调整光在照片上的强度和分布。
摄影(photography)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光(photo)和写(graph)。在一张照片中,光和影、反射、光斑、光晕甚至光源本身都可以作为摄影的主题,光的强度,光源的大小、形状、温度和光线方向、质量、色调,都能够影响照片的表现。任何光的参数变化或是环境的影响,都会使作品传达的内容发生变化。在一张照片中,亮度不仅仅是光在现实中存在的本身,更是摄影师驾驭题材的方向盘。亮度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在黑白摄影中,作为画面上惟一的造型工具,控制了亮度就控制了光,这个魔法是不是听起来很伟大?
人类是一种光敏动物,这不是说人类会像胶片一样产生化学变化,而是人在对亮度的判断上非常主观。亮度在摄影中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明暗问题,每种亮度都会赋予画面一种特定的情感色彩。在上图片中,亮度会对人们的情感判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前期拍摄中,光来自于如太阳、月亮、星星等的自然光源以及人造光源,对于亮度的控制主要靠曝光控制和光源布局完成,相机仅仅记录而无法制造不存在的光源。而在后期制作中,通过亮度控制可以改变光源属性,甚至是制造不存在的光源。当然,制造光源需要对光有充分的理解,这就是后期的力量。
摄影继承了西方绘画历史的厚重资源,古典造型艺术的精确透视和光影关系得以在摄影中发扬光大,并获得了科学的证实。因此,西方摄影历史站在绘画的强大基础上,只需关注技术就可以顺利发展了。只要不明显违反传统的审美法则,一个摄影师很容易就能获得审美上的认可。在摄影画面元素的处理方面,可以说技术的束缚要远比审美的束缚严重得多。
更多影楼远程数码后期修片教程尽在全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