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职场便利贴”好用而不重用
作者:婚纱摄影2020-11-09 09:27 我要投稿
影楼面试 啥叫“职场便利贴”——据查该词源于台湾偶像剧,指的是忙于处理例行性事务,工作上配合度高,但工作效果又时常被老板忽略、升职加薪都无望的小人物。网上不少上班族认为,自己就是那“便利贴”,工作很努力,老板用得挺顺手,却仿佛是为映衬“职场英雄”而存在,被指使做这做那,忙忙碌碌却没有成就感。 老板的眼里为什么没有我?做“职场便利贴”,真的感觉那么糟吗?如果不想被贴上“便利”标签,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能级”? “铁打的格格流水的妹” 蓝色咖喱粉(设计师) 张格格是节目组里的统筹,统筹是这个职位的官方描述,或者说是每次在节目结束前一闪而过的拉滚字幕表里打上去的头衔名称。而在大家心里,包括张格格平日自我调侃的话语里,其实就是个打杂的。用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里最新创造的一个词汇,来形容张格格在这个节目组里的地位,是最贴切不过了——“便利贴女生”。 张格格的日常工作实在是再琐碎不过了,一般包括:联络安排嘉宾、评论员;将脚本从初审到终审一遍一遍发到嘉宾、评论员、主持人手里;因为节目是三网融合,评论员是通过网络视频和手机连线参与到节目中来的,所以每次录节目前,格格甚至还要一遍又一遍提醒评论员检查网络、电话、灯光等设备…… 除了以上常规工作外,格格还要干很多纯属打酱油的活:譬如,台里新年晚会要搞个气势恢宏的大型舞蹈节目,每个部门都要出个跑龙套的路人甲,这个角色自然又非格格莫属;台里5周年庆典,每个部门都要写个总结,谁写?编导们虽然都是才高八斗的中文系新闻系高材生,但这种套话才子们是不屑于写的,大家异口同声地力荐:“还是格格来写吧!”也只有这时,大家才想起格格原来也是中文系毕业生,而且还是复旦的!有时片子抢时间播出,人手不够,格格又得帮忙剪片子…… “便利贴女生”张格格就这样每天忙得团团转,老大看不过,也不是没给格格找过助手,传媒学院的毕业生来电视台当实习生,要多少有多少,大把大把的人选随便你抓,但最长的一位呆了2个半月,最短的一位是一个礼拜——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也罢了,问题是这个职位没前途哇,传媒、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志向高远,第一理想自然是当主持人,主持人做不了就做编导、做记者,谁愿意做个打杂啊!最后都跳到别的部门去了。 看着来来去去的实习生MM们,格格自嘲:“我们这个节目组,是铁打的格格流水的妹呀!”有时加班晚了,格格也会情绪低落,嚷着要老大给她几天假,但第二天又精精神神地来上班了。 前几日“节目开播两周年暨进入全国卫视节目50强”的庆功会上,制片和主编特地走到格格面前敬酒,制片说,“我们这个节目组里,最Hold住全场的人物,不是我这个制片、不是主编、也不是编导,甚至不是我们这个人气爆棚的帅哥主持!而是——张格格同学!” 张格格呢,很淡定地用这些天最流行的TVB体来作为答谢词:“呐,升职加薪呢,是不能强求的。这工作呢,最紧要的就是开心,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只要能被老大和同事们承认,那我打不打酱油,做不做便利贴女生,都无所谓的啦!” 螺丝钉与便利贴 徐瑞娥(杂志编辑) 职场上每年都会产生大量新名词,比如台湾偶像剧《命中注定我爱你》生造出一个“便利贴族”,如今硬是成了职场“红词”。 像许多生造词汇一样,“便利贴族”乍一听令人费解。不过《圣经》有云:“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们总能用一个老掉牙的过气名词来解释时髦新词,“螺丝钉”与“便利贴族”其实就有高度相似的内涵。它们都代表“平凡”“安分”“敬业”…… 与“螺丝钉”相比,“便利贴族”的称谓流露出这一群体的哀怨,他们对于自己工蚁般的职场身份很不满意,可是无力改变。难道是老板喜欢捏软柿子,专门欺负老实人?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哪个老板会故意埋没人才,这样等于削弱自己的竞争力。“便利贴族”之所以不受重用,原因在于不堪大用。 老板通常会重用三类人:一类是管理人才。这些人有手段,拉得下脸教训人,“便利贴族”大多不具备这样的性格,所以不可能进入这一队伍。第二类是技术骨干。他们对于公司至关重要,相当于旧时代作坊的大师傅。“便利贴族”大多达不到这样出类拔萃,所以也不可能向这个方向发展。第三类是关系户。他们的亲戚或在要害部门任职,或是大客户的亲友。他们不干活,天天喝茶看报,贡献也比“便利贴族”大。 “便利贴族”在职场的上升通道十分有限,不过上帝是公平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裁员很少会裁到他们头上。“便利贴族”是公司的好员工,他们的存在对于公司稳定高效运作很重要,所以老板舍不得炒他们鱿鱼。而他们资历、能力有限,通常也不会频繁跳槽。 如果有父母觉得儿女成为“便利贴族”很没出息,那最好还是怨自己当年教育方法有误。专家指出,“便利贴族”的养成与从小家庭教育有关,许多父母都会教育孩子:要多为他人着想,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教育本质上没有错,然而过于中规中矩。孩子长大后温文儒雅有余,性格不够强势。在仍遵循部分“丛林法则”的职场中,孩子往往会成为小白兔,而不是狼。他们不敢越界,不敢突破,因而只能做个“便利贴”。 当然,如果能放下功利观。享受平淡是福的快乐,当个“便利贴族”也没有什么不好。 好用“便利贴”只缘太“顺手” 小q(文员) 不是自吹自擂,从部门经理到大老板,开会的时候都常夸奖我的工作业绩,碰到什么尴尬紧急的时刻,也总让我顶上去救场,完了之后也总要夸奖一句:“关键时刻还是你管用!”可是,这么多年,我依然还是那个经常要冲锋陷阵的小巴辣子一个,眼巴巴地看着同事一个个升上去,唯独我不见升职迹象。 我一向喜欢收集各种可爱的文具,光是从大学后门各家小店里搜罗的各种便利贴就有一盒。有的花里胡哨,有的素淡清雅,有的卡通异形,有的一本正经。收集的多了,用的时候自然也就是随手一撕,没什么讲究,这张不错,那张亦可。万万没想到,天天用便利贴,有朝一日,自己也成了一张可有可无的便利贴——对老板来说,我就是那张无甚讲究的便利贴。 检讨一下自己,职场混了20年,怎会混成了一张便利贴? 首先,我没王婆会吆喝。有一次,一个昔日兄弟今日上司酒后吐真言:“你不向老板提要求,老板怎么知道你想要?”他就是三番五次地向老板表忠心,或者直白点说,讨官要官,最终让老板印象深刻到在讨论提拔名单时,无意中顺口就说出了他的名字,虽然之前并没有考虑过提拔他的问题。与他恰恰相反,我一直太“假正经”,虽然内心里的小欲望早已汹涌澎湃,却羞于开口,害怕让人对自己留下“这个女人太要”的坏印象,所以从来没向领导争取过升职,只是一味地默默等待,希望老板有一天会在百忙之中想到我的劳苦功高。不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一套早就不管用啦。 其次,我太好用,好用到人人都觉得我就应该随时待命。有时不能太宠老板,让他觉得你干多少事都是应该的,如果你这次在一天内拼死拼活赶完了原本要两天的工作,下一次,他就会要求你半天交货。我每次都答应得太爽快,干得多累也不叫苦,不仅没让老板知道自己的辛苦,说不定他还觉得我游手好闲呢。如此一来,老板自然觉得,反正已经用得很顺手了,何必还要费神提拔呢? 暂时,我只总结出这么两条,其它的还得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继续深入检讨才行。或许,检讨得深刻了,还能有迟到的进步呢。 过去了,我的“便利贴”时代 陆燕萍(人力资源) 半年前,我也是“职场便利贴”。工作很努力,每天忙忙碌碌,自我感觉很充实,但在老板眼里似乎“可有可无”。每次从区里镇里拿着荣誉满载而归,想去老板那里趁机“邀功”时,总是只有“口头表扬”。一次次,让我很挫折。 我的岗位是人事主管,结果被老板三下二下一忽悠,莫名其妙附加接下工会工作。想着自己文字功底还行,也有一定组织、策划能力,想着“自己还年轻,多学多做点”,就默默承受了很多工作。 一年下来,和镇里分管工会工作领导熟了,才知道工会是所有条线工作中最烦、最累的——只要区、镇搞活动,老板都要求参加。我对工作从不捣糨糊,故每项活动结束,我总是精疲力竭,又不喜欢和老板抱怨,虽说办公室与老板一步之遥。 一直自认为,我的努力老板是看得到的。后来老板的确也看到了:一年后,在没有加工资情况下,又给我另外安插了一个工作:筹建党支部,并给了我一个职位——支部副书记。还是本着那个“自己还年轻,多学多做点”的理念,我再次默默承受——用半年时间,将原先5人的支部扩展到15人,队伍成长迅速。 就这样,我身兼数职,人事主管、工会干部、支部副书记,几乎每月都搞活动,组织员工体检、献血、旅游、参加世博会和党员活动等,忙得像陀螺。以为所有努力工作到年底会有收获的,谁知打开红包一看,心冷了。 年后,我走进老板办公室,谈论我的升职问题,结果他还是和我打太极…… 走出老板办公室那一刻,我决心离职,不再做老板的“便利贴”。 现在想起来,也不后悔:正是因为有了那3年魔鬼式的“锻炼”,我在现在的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我的“便利贴”时代已经过去,你呢? 要做“创可贴” 一言(人事总监) 便利贴的特点是什么?主要是方便,随手记点什么东东,顺手一贴,备个忘提个醒什么的。但我们要注意到,便利贴还有几个特点:一是不会贴到重要的地方,保险柜上头没谁会去贴;二是写的内容不秘密,给谁加工资的事情不会写在上面;三是时效性很短,用过了撕下来一揉,就进废纸篓了,大不了再写一张贴上去,可替代性很强。 称自己是便利贴的人,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足够重要,而且被替代的机率也很高。因为老板觉得“顺手”的,大多是些例行事务,无论顺手到什么程度,都和重要挨不上边,所以还是向“创可贴”努力吧。 “创可贴”与“便利贴”的区别在于:它是为解决问题或伤痛而存在,哪里出问题了,让老板觉得切肤之痛了,“创可贴”就有了用武之地。而且为了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这个创可贴就得牢牢地贴在那儿。老板即使觉得不顺手也没办法——如果揭下来,那儿就要流血,又有哪个老板会在流血的时候犯傻用便利贴呢? 我有位朋友是公司副总,刚进公司的时候,他连便利贴都算不上,只是个螺丝钉。后来公司人手少,这也叫他做,那也叫他做,从螺丝钉成了万金油,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抹”一下,而且多半都能“抹”出点效果,行政、人事、采购、制度建设这些事都“抹”过。这么抹来抹去,他自己的职位也一路攀升,晋升至副总。他常自嘲说:“我是公司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要是没两把刷子,敢说这话?面试技巧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