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为了身体健康,相信大家已经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如果你是摄影小白,不妨在家先学习一些基础,为日后外出实际拍摄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如果你已熟知这些摄影基础,也不妨随手看看,权当是一种复习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先来说说一个摄影中常见的名词:光圈。
什么是光圈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通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进光量的装置,通常我们用F数值表示表达光圈大小,F后面的数字越小,光圈越大,F后面的数字越大,光圈越小。我们在相机上见到的光圈优先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相机测光系统计算出曝光量的值,再根据我们设定的光圈数值(和其他数值)决定使用多少的快门速度来拍摄。
光圈优先模式
相机的光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固定、可变、猫眼式、虹膜型瞬时光圈,而现在我们单反相机镜头的光圈基本是虹膜型瞬时光圈,它通常由多个相互重叠的弧形薄金属叶片组成,通过叶片的离合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通常弧形薄金属叶片越多,孔形就越接近圆形。此外,光圈叶片数还会影响我们拍摄照片中星芒的效果,以及通过镜头拍摄的光斑的圆润程度。
在我们使用相机拍摄期间,虹膜型瞬时光圈通常只会在快门开启的瞬间缩小到预定的光圈大小,平时则会保持在最大光圈位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用单反拍摄时,会发现取景器中的画面曝光效果与实际拍摄出的照片曝光效果有区别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取下镜头单独观察镜头内的光圈机构时,会发现有的光圈机构缩到光圈最小位置,有的则是保持在最大光圈位置。这和镜头的设计有关,以前的镜头配备了光圈环,可以通过手动调整光圈大小,而现在镜头的光圈机构一般交由相机的元件控制,所以使用之前就会出现这样处于不同位置的情况,在通电(在相机上使用)后就会保持在最大光圈位置。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要谈论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就要先说说什么是景深,景深(DOF),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如果用大白话来说的话,就是在对焦完成后,焦点前后的范围内所能呈现清晰图像的距离,这一前一后的范围便叫做景深。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三点,即光圈、镜头焦距以及相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当我们在这里讨论光圈与景深的关系时,是默认其他两点固定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想要得到确切的景深数值,需要我们带入相应的公式,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了解的是光圈对景深的影响,而不是更加具体的光学理论。因为我们学习的一切摄影知识都是为了创作而服务的,能做到不一味的使用大光圈拍摄,那就可以了。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也越明显,被摄主体显得更加突出;而光圈越小,景深则越大,背景虚化效果越不明显,能够在表达主体的同时交代环境烘托氛围。所以我们需要根据自己拍摄的题材调整光圈大小,如人像、静物等题材就适合使用大光圈拍摄,而人文扫街等一些需要背景烘托环境的题材,就需要你适当缩小光圈进行拍摄。
光圈对曝光的影响
光圈还对相机的进光量有影响,这里所说的进光量,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照片曝光效果的影响,我们通常说的过曝和欠曝,就是曝光效果的一种表现。除了特殊的创作需要,我们一般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能够正确的曝光,而影响曝光的参数,也是由三点因素所决定的。
这三点因素分别是:光圈、快门、感光度,与之前一样,在讨论光圈对曝光的影响时,也是默认快门与感光度数值是固定不变的。
前文介绍光圈时我们说过,虹膜型光圈通过叶片的离合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而这个孔径的大小就影响了进光量的大小。相同时间内,越大的光圈的进光量就越大,相机接收到的光线也就越多,直观反映在照片上的观感就是越“亮”。 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画面越亮,光圈越小画面越暗。
在学习了这些知识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简单的将光圈的作用总结为,光圈越大,画面越亮,景深越浅,背景虚化越强,光圈越小,画面越暗,景深越大,背景虚化越弱。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拍摄中能够做到不一味追求大光圈拍摄,用大光圈突出主体,用小光圈烘托氛围,灵活应用光圈,达到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