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拍摄的方法和器材。
很多人会觉得应该先搞定了器材,再出去拍摄。其实不然,不要等到你认为器材很齐备、很专业了才出去拍。你不拍,就什么都没有,拍了,哪怕拍不好,你也有片子了,而且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之前遇到过一个朋友,很喜欢摄影,但是没什么钱,买不起单反跟镜头这些价格高昂的设备,只能用手机拍摄,手机也不算特别好的,普普通通一台千把块的安卓机,但是他就喜欢拍,手机上装几个专业点的摄影软件,走到哪拍到哪,虽然画质跟相机拍出来没法比,但是构图却比很多业余的摄影爱好者要好了,这种精神也挺让我感动的。
所以假设,本文的读者都是手上已经有相机,并且懂得一些摄影基本知识的人。接下来就分享一下如何拍摄,拍了之后,你才能逐渐知道缺的是什么,以拍摄来指导器材。
很多刚刚接触摄影的朋友,看到一张打动TA的星空照片,第一个想法总是"什么参数拍的?",之前我一直是不太建议直接讨论这个问题的,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机身跟镜头搭配,参数肯定是不同的,但是为了大家能尽早开始拍摄,这里就提供一个比较通用的参数吧:
感光度ISO3200,光圈F2.8,快门速度30S,焦距15mm
逐个看看这些参数:
感光度ISO3200:一个比较中庸的数值,现在大部分单反或者微单在3200的感光度下拍摄星空,画质还是可以接受的。
光圈F2.8:这只是一个举例,一般来说都会把光圈开到最大,比如你有F1.4的镜头那当然就用1.4,然后相应的降低ISO,来获得同样的曝光量,并减少画面的噪点,如果你镜头最大光圈只有F3.5,那么就相应提高ISO,延长曝光时间咯。如果是大光圈的定焦镜头,则可以收一些光圈,取得更好的成像质量。
快门速度30秒:拍摄星空,曝光时间遵循一个"500法则",即"最长曝光时间=500除以全画幅对应的焦距",比如用14mm焦距拍摄,那最长的曝光时间就是500/14=35秒,20mm则是500/25=20秒。注意,这个焦距是换算后的焦距,如果你用的是尼康的APS-C画幅机身,焦距换算系数是1.5,20mm镜头换算成全画幅焦距就是20mm×1.5=30mm,那么最大曝光时间就是500/30=16.7秒。应用这个法则可以确保星空中不出现明显的拖线,因为地球在转动,如果曝光时间过长,天上的星星就相当于走了比较长的一段路,那就变成一条线了。如果要求放大到100%仍然是圆形星点,则需要更短的曝光时间,例如20mm镜头曝光需要小于11秒。还有人说用"600法则",实际上差距不大,以你最后观看照片能接受为准。
当然,如果你要拍摄的是星轨,那就不受"500法则"的限制了,不过这里我们先不讨论星轨摄影。
焦距15mm:跟前面说的光圈道理一样,为了有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一般用镜头最广端的焦距就好了,也方便后期一些拼接工作。
我个人的习惯,一般参数按下面的步骤来:
确定焦距,一般直接用最广的焦距就好;
设置快门=500/焦距;
设置光圈,一般都用最大光圈;
设置感光度,参考前面给出的参数,根据快门和光圈,做出相应的调整。
另外,刚接触星空摄影,还容易碰到这几个问题:
对焦:拍摄星空一般都使用手动对焦模式,因为在黑暗中使用自动对焦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如果远方有比较亮的灯火,那可以先对着灯火使用自动对焦,对上之后,马上将开关切换到手动对焦模式,并小心不要再碰到对焦环。如果我们能看到的场景中完全没有比较亮的可以辅助对焦的东西,那就只能使用手动对焦了。在手动对焦模式下,把对焦环调整到无穷远∞,然后试拍一张,将照片放大,检查星点是否清晰了。
自动/手动对焦模式切换开关
对焦环调到无穷远∞
但是,实际上各家镜头的无穷远标记一般和实际的无穷远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推荐使用背屏寻找亮星来手动对焦。方法是打开相机背屏的实时显示,放大后寻找一颗比较亮的星星,手动转动对焦环,当星星从一个模糊的小圆,变成一个很实的星点的时候就对焦成功。
对焦不准的星星就像这样,放大了看是个朦胧的圆圈,对焦准确的星星应该是很实的小点。
白平衡:这个问题不大,看个人喜好吧,一般来说我比较喜欢用荧光灯的模式来拍,这样拍出来,天空会偏蓝紫色,另外,也更接近于肉眼所见。但实际上,只要你用的是RAW格式拍摄,那么白平衡设置并不太重要,后期都可以调整。
不要让屏幕欺骗了你的眼睛:由于周围一片漆黑,这样就会让相机显示器的亮度显得很高,你在屏幕上看着星空拍得挺不错,但往往容易曝光不足。这时候就不能相信屏幕的显示了,你得看直方图。直方图不能"骑墙"太多,比如下面第一张图就是左边"骑墙"太多了,严重欠曝,而第二张就是比较合理的。
欠曝
正常
具体直方图怎么,这就是另外一门学问了,到时有空专门写一篇来谈论一下直方图,这里就不多说啦。
其他事项:
高ISO降噪只对JPEG起作用,所以如果是保存RAW格式的话,那就关掉高ISO降噪。
设置里有个长时间曝光降噪的功能,它是照片曝光多少秒,就处理多少秒,比较耗时,我一般也关掉。可以用拍摄暗场的方法消除长曝光噪点,或者直接忽略这些数量较少的长曝光噪点。
有些镜头自带防抖功能,也是推荐关掉,因为相机架在三脚架上拍摄,开启镜头防抖的话,会造成二次抖动。
如果背后有亮光源,最好用布遮住取景器。
前面说用拍摄来指导器材,那现在就来谈谈器材。
机身
星空摄影首先要考虑的是相机的高感光度(ISO)的表现,一般来说,传感器画幅越大,像素越低(即传感器单位面积的像素越少),画质就越好(噪点少,宽容度高)。因此很多人选择高感好、宽容度佳的机身来拍摄星空,比如索尼A7S2、尼康D810,这些机身带来的是高感光度下依然很好的画质,当然它们的价格也很感人。。。。。。不过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也不用担心,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主流的单反/微单的性能都足以拍摄星空了,更有甚者,一些手机都可以用来拍摄了。
镜头
星空摄影对镜头的要求主要是光圈大、广角足。因此大光圈的广角定焦都是星空拍摄的神器。主要也就考虑两个方面
●光圈:
对新手来说,四个字:越大越好。F4吃力,F2.8适中,F1.4很爽。
●焦距:
一般来说用超广比较方便,比如腾龙的15-30,在15mm端,横构图可以把地平线放在下1/3处,上面的2/3可以拍完银河最漂亮的核心,还有很多富余。
现在很多大神偏向于用普通广角大光圈镜头,比如适马20mm F1.4、尼康20mm F1.8,或者中焦大光圈如各家的35mm F1.4,拍摄多张然后接片,另外今年新出了一款适马14mm F1.8 Art,网上各种测评也是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考虑剁剁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有了大光圈,可以适当的降低ISO,带来更好的画质,另外,多张接片后,画幅更大,细节更丰富,当然接片对于拍摄和后期的技术能力要求更高了,关于后期处理以后再来讲。
三脚架
一个稳固的三脚架是非常重要的,夜晚长达几十秒的曝光,一套稳定的三脚架和云台也是必备的。器材党们有一个说法是,如果你的相机价格是X,那么就应该买一个价格是X/3的三脚架,这对于普通的爱好者好像还暂时难以接受。
但是,以下这样的三脚架是绝对不能用来于星空摄影的:
买相机送的不能用;
装上相机后手指轻轻弹就晃的不能用;
松开云台旋钮、调节相机角度的时候脚架本身会被带动的不能用;
夹紧相机拍摄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相机角度发生变化的不能用。
这么一来,好像很多四五百块钱的三脚架好像都被排除了?其实,作为权宜之计,你可以少伸一两节最细的脚管,并尽量放低脚架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L形快装板(可选)
如果采用传统的云台,在拍摄竖构图片子的时候,就需要把云台给90度放倒,这样不仅导致重心不在三脚架中轴上,还可能由于云台不够好而让相机慢慢倾斜,操作起来也很别扭。所以,装一个L型快装板是挺实在的。
快门线(可选)
在有些情况,比如把相机放得特别高或者特别低,这时候快门线会让你舒服很多,另外,即使最简单的快门线,都有锁定快门的功能,这样一来,可以使用B门进行多于30s的曝光,也可以用普通快门模式保持连拍。
电池
星空摄影曝光时间长,晚上天气经常也比较冷,所以备用电池也是一定备齐的啦。如果去天气寒冷又比较潮湿的地方(如春秋季的海边和森林),一旦镜头温度比露点低,镜片上就会起雾。此时的解决方法就是让镜头温度高于露点,可以在镜头桶上绑上暖宝宝等发热物品即可。
还有野外防寒、照明、防蚊、防身、吃喝等等装备,此处就不一一列举啦。另外星野赤道仪可以跟踪星空运动,实现几分钟的曝光也不拖轨,适合追求更高质量星空照片的爱好者。
综上,你会发现,其实要拍到星空,只需要一台高感不错的机身、一个较大光圈的广角镜头、一副稳固的三脚架跟云台而已。最关键的,你要勇敢果断地走入那黑夜。(本文转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